清末四大藏書家中,杭州丁氏兄弟有功於中國文化至巨,人們至今猶念其德。
丁丙(1832--1899)字嘉魚,別字松生,清杭州錢塘(今杭州)人,猶其兄丁甲(?--1880)共同經營八千卷樓藏書,時人稱之為"雙丁"。
八千卷樓藏淵源有自書。先是,丁氏祖父丁國典慕其北宋先人丁顗有書八千卷之雅事,始於杭州營建藏書樓,并請當時名士梁山舟為題"八千卷樓"匾額,傳至丁氏父親丁英,晨購露鈔,插架漸富。及丁甲、丁丙兄弟,更是珍惜琳瑯,考校精審,盛名遠播。
丁氏兄弟之所以名垂世,受人尊重,不僅是因為八千卷樓的豐富收藏,更主要在於他們歷盡艱辛,悉心呵護,修復因戰亂散失的文淵閣藏書。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再破杭州,丁氏兄弟避難于城外,無意中發現了散出的文淵閣《四庫全書》的書頁,痛惜之余,兄弟倆開始了搜尋、修復文淵閣本《四庫全書》的艱難歷程。經過不懈的努力,兄弟倆先后竟搶救得《四庫全書》近九千冊。丁氏兄弟先是把書運到當時比較安全的上海,后來又運回杭州。原任典守閣書的陸光祺為此繪圖紀事,浙江巡撫左宗棠為題《書庫抱殘圖》,后人傳為佳話。
由于時文淵閣已傾圮,丁氏兄弟運回之書只能暫時藏於杭州府學尊經閣。光緒六年(1880),巡撫譚鐘麟與丁丙商議重建文淵閣,次年閣成。此后丁丙又開始了補抄缺損的文淵閣《四庫全書》的巨大工程,遂使文淵閣《四庫全書》大體上恢復了原貌。
丁氏藏書樓總名"嘉惠堂",建於光緒十四年(1888)。據丁丙《八千卷樓自記》載,樓凡五盈,正堂懸掛譚鐘麟手書"嘉惠堂",其上即著名的"八千卷樓",藏四庫著錄之書;堂后為"后八千卷樓",規制和八千樓相同,藏四庫未著錄之書;更后偏西為"善本書室",上下三楹,其上即"小八千卷樓",藏宋元刊本及精鈔精校之書。
丁氏藏書目錄主要有二:一是《八千卷樓書目》,是為丁氏藏書總目;二是《善本書室藏書志》,著錄小八千卷樓所藏宋元舊槧、名鈔名校及稿本。此外,丁申著有《武林藏書錄》,記載自晉而后杭州藏書家史略及逢宋至清杭州官家藏書、刻書的概況,對中國藏書史和中國出版史的研究均有相當價值。
光緒三十三年(1907),丁氏后人因經商失敗,虧空巨萬。鑒於<百百>宋樓東流的教訓,經兩江總督端方和江蘇著名藏書愛繆荃孫的斡旋,八千卷樓藏書以七萬五千元歸於我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江南圖書館,即現在南京圖書館的前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