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與當代大國博弈
楊南征
一、圍棋來自大國博弈的源頭
圍棋反映了《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不戰而屈人之兵”,因此被國際 兵棋界公認為兵棋的源頭。兵棋是當今分析戰爭形勢、輔助作戰決策的重要 工具。當代大國博弈,就是用兵棋推演優化國家戰略決策的過程。
中國在春秋初期分為140余個諸侯國,其中7國做過中原霸主。這7國的起 源地都位于當時中國版圖的邊角地區。究其原因,無非是邊角地區無后顧之 憂,容易集中實力以強擊弱。這種地緣戰略現象,被中國古代術數學家們定 量到圍棋之中:要想做活1個眼,角上需2手棋,邊上需3手棋,中腹需4 手棋,構成 “金角、銀邊、草包肚”的地緣戰略價值觀。
由此可見,圍棋是高度抽象的人類社會模型,對如何解決有限資源爭奪中的 和諧問題,蘊含著深刻的真理,因此對當代兵棋推演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
二、中美博弈,中國下的是“讓子棋”(注1)
1、后來者占角
在中美對弈的大棋局中,美國早已先行布局:兩次世界大戰讓美國撈盡了便 宜,西半球已成其勢力范圍,拉美是它的后院,海灣戰爭又讓它在中東做活 了兩個眼——以色列與伊拉克。美國的軍事基地遍布全球,四面包圍中國, 其巨大的軍事、經濟、文化實力,在世界上形成厚勢,從各個方面壓縮中國 的發展空間。比較而言,新中國是后來者。在布局階段,中國大大落后于美 國,下的是“讓子棋”。當美國在全球廣布棋子的時候,中國能做的只是在 東亞活一個角。美國兩次在這個角的周邊打入,一次在朝鮮,一次在越南。 有人討論中國抗美援朝值不值的問題。其實從圍棋的觀點看,對手在你勢力 范圍內打入的棋子只有一種辦法對付,就是攻擊。否則這棋死定了。中國應 了這兩手棋,活了一個“金角”。
2、兩個“劫”爭
棋到中盤,中美互相有一個“劫”爭:中國是臺灣,美國是朝鮮。比較其重 要性,朝鮮對美國不及臺灣對中國。
臺灣是中國必須打贏的一個劫。若引爆此“劫”,或許可贏得局部,但在全 局上卻未必劃算。中國在臺灣投入一個子,扶持反臺獨力量,然后引而不發, 把包袱丟給美國。從圍棋的角度看,沒必要花幾手棋殺我厚勢邊上的敵子。 把別處走厚了,此地盤自然會歸我。
朝鮮對中國來說是個好“劫”材。好在它可以換取更大利益。韓國、日本, 是美國在東亞“金角”的兩個“眼”,有一個朝鮮在里面“共活”,就可以威 脅韓日生存,這就讓美國頭疼:硬吃吧,中國的厚勢擺在那里,先前試應手 已經丟過一個眼;不吃吧,中國拿著作個“劫”材用,討價還價。
3、用強者走薄
世界大棋局的中腹在哪里?中東、中亞。富產石油,位處歐亞紐帶,誰占領 了這個地區,就扼住了世界能源的咽喉,形成居高臨下的戰略態勢。所以美 國在占領伊拉克后,迫不及待向伊朗、敘利亞發出威脅,充分展現了一個力 戰型棋手的殺傷力,也暴露了力戰型棋手的通病,就是過于用強。下過圍棋 的人都知道,殺棋很爽,但也最危險。容易把棋形走薄,暴露出弱點。圍棋 的最高境界不是殺棋,而是獲得利益,是謂“不戰而屈人之兵”。美國不是 太高明的棋手,在中東、中亞四處投子,殺得興起。可是戰線拉得過長,實 力不能支持其戰略思想,棋形的薄味就顯現在身陷反美勢力的包圍之中。
三、中國該如何下好 “讓子棋”?(注2)
1、舉重若輕
棋諺云:“入界宜緩”,打入別人的地盤不要太急。圍棋講究耐心,不一定要 馬上把對手圍死,而是每手棋都走得 “輕”。在圍棋里,“輕”可以理解為 輕靈,不重要,可以放棄。中國要招招與美國的勢力范圍若即若離,你要硬 吃我無所謂,你不吃就小心我活出一塊。美國在中東最大的錯誤就是把棋走 “重”了,不能棄子了。不僅在中東,哪里它都走得“重”,哪里都舍不得 放棄。
既然美國已經走“重”了,何妨讓他走得更“重”一些?中國利用上合組織 作接應,可把伊朗這個楔入中東腹地的孤子連回家,四兩撥千斤,誘使美國 的棋重上加重。
2、 圍而不打
對伊拉克這顆孤子,美國花了四手棋拔掉,有他的道理——“中央拔花抵三 十目”嘛。但還是不值:反美武裝一個反打,你接不接?美國的應手是接上 了,在那里駐軍。可這樣一來,美國的棋走重了,不能棄子了,因此美國為 了撤不撤軍頭疼得要死。其實,一個高明的棋手應該是圍而不打,讓這個子 無疾而終。但是美國按捺不住,直接就吃子,犯了棋訣中“不得貪勝”之忌。
最近,美國又要利用朝韓危機下重子,以緩解其尚未擺脫的金融危機。有人 主張用朝鮮這個子填死韓國這個眼,未必高明。圍棋有一招叫“倒撲”,就 是送出自己的一粒子,反而可以殺死對方。把朝鮮送給對手,換取的是朝鮮 統一后的民族自信心高漲,致使韓美、韓日關系惡化。這樣,無論朝勝韓抑 或韓勝朝,都能破掉美國在東亞金角的一個眼位,同時加重日本的危機。
3、 攻而不擊
中日之間也有一局棋。把這個小棋局放到世界大棋局里看,日本只活了一只 孤眼:日本沒有戰略縱深,能源、原材料全靠海外。目前日本自我擴張,四 處出擊。它自知僅靠孤眼很難存活,想在東亞、乃至世界多作幾只“眼”。 圍棋講“勢孤求和”,在對手強大的厚勢面前,要老老實實地求活。但日本 人不甘寂寞,臺灣、東海、韓國、朝鮮、乃至中東都要去碰一手,到處挑起 “劫”爭,投下暫時不用、預留后手的棋子。比如,他現在沒有能力開采東 海石油,就在釣魚島投個子。中國要吃這個子,他就借口“中國軍事威脅” 廢除和平憲法,發展軍事力量。
中國該如何應手呢?我厚彼薄,就要發揮厚勢攻而不擊:放條生路往外趕。 哪里離美國遠往哪里趕,把它趕成連不起來的孤子——你不是四處下手嗎? 我就讓你處處舍不得放棄:讓它自我膨脹,一大片孤子,哪個也沒法活下去。
四、 當代博弈,“圍棋思維”符合人類共同利益
西方的哲學是以物為本,鼓勵人的無限物欲,“爭”字當頭:競爭,斗爭, 戰爭永不停歇,把人類引向毀滅。中國的哲學是以人為本,人道來自天道, “和”字為貴:和美、和諧、和平共處,把人類引向可持續發展。
西方哲學源于地中海沿岸的海洋環境,西方人與生俱來的無限邊疆、無限資 源觀念,培植出西方戰略家崇尚征伐殺戮的滅絕替代思維。而東方哲學孕育 于中原的黃土環境,中國人與生俱來的有限邊疆、有限資源觀念,養育出中 國戰略家相信智慧創造共贏的和平共處思維。
這種思維差異,表現在博弈中就是:西方的國際象棋越下棋子越少,上自帝 后下至士卒都在沒有國界的棋盤上滿盤亂竄;待勝負顯現時,戰敗方生命殆 盡,戰勝方也所剩無幾。而中國的圍棋越下棋子越多,到勝負分曉時已經沒 有插足之地。此時的戰略優勢,是在人口飽和、平等互利地分配有限資源的 國際秩序中,巧妙地利用對方的弱點拓展己方利益,同時又不破壞和平共處 的大環境。
從當今世界人口膨脹、資源枯竭的發展趨勢來看,顯然圍棋的思維更符合人 類的共同利益。
注1:此節內容參考了咖一啡2005年11月11日發表的網絡文字《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用圍棋的 觀點淺談中美戰略》。
注2:同注1。
2010年12月22日
(楊南征大校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兵棋設計師)

圍棋反映了《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不戰而屈人之兵”,因此被國際 兵棋界公認為兵棋的源頭。兵棋是當今分析戰爭形勢、輔助作戰決策的重要 工具。當代大國博弈,就是用兵棋推演優化國家戰略決策的過程。
中國在春秋初期分為140余個諸侯國,其中7國做過中原霸主。這7國的起 源地都位于當時中國版圖的邊角地區。究其原因,無非是邊角地區無后顧之 憂,容易集中實力以強擊弱。這種地緣戰略現象,被中國古代術數學家們定 量到圍棋之中:要想做活1個眼,角上需2手棋,邊上需3手棋,中腹需4 手棋,構成 “金角、銀邊、草包肚”的地緣戰略價值觀。
由此可見,圍棋是高度抽象的人類社會模型,對如何解決有限資源爭奪中的 和諧問題,蘊含著深刻的真理,因此對當代兵棋推演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
二、中美博弈,中國下的是“讓子棋”(注1)
1、后來者占角
在中美對弈的大棋局中,美國早已先行布局:兩次世界大戰讓美國撈盡了便 宜,西半球已成其勢力范圍,拉美是它的后院,海灣戰爭又讓它在中東做活 了兩個眼——以色列與伊拉克。美國的軍事基地遍布全球,四面包圍中國, 其巨大的軍事、經濟、文化實力,在世界上形成厚勢,從各個方面壓縮中國 的發展空間。比較而言,新中國是后來者。在布局階段,中國大大落后于美 國,下的是“讓子棋”。當美國在全球廣布棋子的時候,中國能做的只是在 東亞活一個角。美國兩次在這個角的周邊打入,一次在朝鮮,一次在越南。 有人討論中國抗美援朝值不值的問題。其實從圍棋的觀點看,對手在你勢力 范圍內打入的棋子只有一種辦法對付,就是攻擊。否則這棋死定了。中國應 了這兩手棋,活了一個“金角”。
2、兩個“劫”爭
棋到中盤,中美互相有一個“劫”爭:中國是臺灣,美國是朝鮮。比較其重 要性,朝鮮對美國不及臺灣對中國。
臺灣是中國必須打贏的一個劫。若引爆此“劫”,或許可贏得局部,但在全 局上卻未必劃算。中國在臺灣投入一個子,扶持反臺獨力量,然后引而不發, 把包袱丟給美國。從圍棋的角度看,沒必要花幾手棋殺我厚勢邊上的敵子。 把別處走厚了,此地盤自然會歸我。
朝鮮對中國來說是個好“劫”材。好在它可以換取更大利益。韓國、日本, 是美國在東亞“金角”的兩個“眼”,有一個朝鮮在里面“共活”,就可以威 脅韓日生存,這就讓美國頭疼:硬吃吧,中國的厚勢擺在那里,先前試應手 已經丟過一個眼;不吃吧,中國拿著作個“劫”材用,討價還價。
3、用強者走薄
世界大棋局的中腹在哪里?中東、中亞。富產石油,位處歐亞紐帶,誰占領 了這個地區,就扼住了世界能源的咽喉,形成居高臨下的戰略態勢。所以美 國在占領伊拉克后,迫不及待向伊朗、敘利亞發出威脅,充分展現了一個力 戰型棋手的殺傷力,也暴露了力戰型棋手的通病,就是過于用強。下過圍棋 的人都知道,殺棋很爽,但也最危險。容易把棋形走薄,暴露出弱點。圍棋 的最高境界不是殺棋,而是獲得利益,是謂“不戰而屈人之兵”。美國不是 太高明的棋手,在中東、中亞四處投子,殺得興起。可是戰線拉得過長,實 力不能支持其戰略思想,棋形的薄味就顯現在身陷反美勢力的包圍之中。
三、中國該如何下好 “讓子棋”?(注2)
1、舉重若輕
棋諺云:“入界宜緩”,打入別人的地盤不要太急。圍棋講究耐心,不一定要 馬上把對手圍死,而是每手棋都走得 “輕”。在圍棋里,“輕”可以理解為 輕靈,不重要,可以放棄。中國要招招與美國的勢力范圍若即若離,你要硬 吃我無所謂,你不吃就小心我活出一塊。美國在中東最大的錯誤就是把棋走 “重”了,不能棄子了。不僅在中東,哪里它都走得“重”,哪里都舍不得 放棄。
既然美國已經走“重”了,何妨讓他走得更“重”一些?中國利用上合組織 作接應,可把伊朗這個楔入中東腹地的孤子連回家,四兩撥千斤,誘使美國 的棋重上加重。
2、 圍而不打
對伊拉克這顆孤子,美國花了四手棋拔掉,有他的道理——“中央拔花抵三 十目”嘛。但還是不值:反美武裝一個反打,你接不接?美國的應手是接上 了,在那里駐軍。可這樣一來,美國的棋走重了,不能棄子了,因此美國為 了撤不撤軍頭疼得要死。其實,一個高明的棋手應該是圍而不打,讓這個子 無疾而終。但是美國按捺不住,直接就吃子,犯了棋訣中“不得貪勝”之忌。
最近,美國又要利用朝韓危機下重子,以緩解其尚未擺脫的金融危機。有人 主張用朝鮮這個子填死韓國這個眼,未必高明。圍棋有一招叫“倒撲”,就 是送出自己的一粒子,反而可以殺死對方。把朝鮮送給對手,換取的是朝鮮 統一后的民族自信心高漲,致使韓美、韓日關系惡化。這樣,無論朝勝韓抑 或韓勝朝,都能破掉美國在東亞金角的一個眼位,同時加重日本的危機。
3、 攻而不擊
中日之間也有一局棋。把這個小棋局放到世界大棋局里看,日本只活了一只 孤眼:日本沒有戰略縱深,能源、原材料全靠海外。目前日本自我擴張,四 處出擊。它自知僅靠孤眼很難存活,想在東亞、乃至世界多作幾只“眼”。 圍棋講“勢孤求和”,在對手強大的厚勢面前,要老老實實地求活。但日本 人不甘寂寞,臺灣、東海、韓國、朝鮮、乃至中東都要去碰一手,到處挑起 “劫”爭,投下暫時不用、預留后手的棋子。比如,他現在沒有能力開采東 海石油,就在釣魚島投個子。中國要吃這個子,他就借口“中國軍事威脅” 廢除和平憲法,發展軍事力量。
中國該如何應手呢?我厚彼薄,就要發揮厚勢攻而不擊:放條生路往外趕。 哪里離美國遠往哪里趕,把它趕成連不起來的孤子——你不是四處下手嗎? 我就讓你處處舍不得放棄:讓它自我膨脹,一大片孤子,哪個也沒法活下去。
四、 當代博弈,“圍棋思維”符合人類共同利益
西方的哲學是以物為本,鼓勵人的無限物欲,“爭”字當頭:競爭,斗爭, 戰爭永不停歇,把人類引向毀滅。中國的哲學是以人為本,人道來自天道, “和”字為貴:和美、和諧、和平共處,把人類引向可持續發展。
西方哲學源于地中海沿岸的海洋環境,西方人與生俱來的無限邊疆、無限資 源觀念,培植出西方戰略家崇尚征伐殺戮的滅絕替代思維。而東方哲學孕育 于中原的黃土環境,中國人與生俱來的有限邊疆、有限資源觀念,養育出中 國戰略家相信智慧創造共贏的和平共處思維。
這種思維差異,表現在博弈中就是:西方的國際象棋越下棋子越少,上自帝 后下至士卒都在沒有國界的棋盤上滿盤亂竄;待勝負顯現時,戰敗方生命殆 盡,戰勝方也所剩無幾。而中國的圍棋越下棋子越多,到勝負分曉時已經沒 有插足之地。此時的戰略優勢,是在人口飽和、平等互利地分配有限資源的 國際秩序中,巧妙地利用對方的弱點拓展己方利益,同時又不破壞和平共處 的大環境。
從當今世界人口膨脹、資源枯竭的發展趨勢來看,顯然圍棋的思維更符合人 類的共同利益。
注1:此節內容參考了咖一啡2005年11月11日發表的網絡文字《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用圍棋的 觀點淺談中美戰略》。
注2:同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