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輔仁大學東籬詩社成立于1998年10月,分為創作與吟唱二組,在該校每年舉辦的“祭天敬祖典禮”活動上,固定擔任教學及演唱《詩經·蓼莪》之重任,且支援全人教育課程中心“大一國文”之古典詩詞課程。 指導老師:孫永忠、詹千慧 ![]() 徐州師范大學悠然詩社成立于2007年4月。年輕的“悠然人”懷著滿腔對古詩詞吟唱的熱愛和執著揚帆起航,破浪前行。因為年輕,所以夢想;因為夢想,所以成長。年輕是她永遠的召喚,沉實是她永恒的追求,飛翔是她永遠的姿態! 指導老師:李昌集、陳洪 |
![]() 2009年9月8日和9日,經過積極醞釀和認真籌備,由海峽兩岸四所高校共同主辦的“2009年兩岸大學生古典詩詞聯吟大會”分別在徐州師范大學和淮陰師范學院隆重舉行。伴隨著錚錚淙淙的箏琴之聲,來自臺灣輔仁大學的東籬詩社、北京師范大學的南山詩社、徐州師范大學的悠然詩社和淮陰師范學院的采菊詩社等兩岸四校的古典詩詞吟誦社團齊集一堂,共同用吟唱的方式來演繹經典的詩詞歌賦。 近年來,以“誦中華經典,承華夏文明;結兩岸情誼,促文化交流”為宗旨的兩岸四校的社團活動深入開展,成績斐然。由四校領導共同策劃,古典文學專家親自指導,大學生社團積極參與,先后成立了吟誦詩社,東籬、南山、悠然、采菊之社名皆取自陶淵明《飲酒》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謂系出同源,并相約每年一次聚首聯吟。這既傳承了古典詩詞的吟誦藝術、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開創了新的形式,使中國古典詩詞歌賦吟誦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發揚光大,同時也為兩岸四校間的合作交流和溝通交融搭建了有利平臺。在此影響下,詩詞吟誦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成為一種特別優秀的美育方式,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深受大學生們的歡迎。 本年度聯吟大會,各校均非常重視,派出了最佳陣容,表演學生們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古典詩詞,或吟或唱,佐以古典舞蹈和傳統音樂,重拾詩詞蘊含的饒人風味。從陶淵明、李白到詩經、宋詞,精湛而深情的表演,讓現場觀眾如癡如醉,感動肺腑,對于古典詩詞也有了新的認識。 ![]() |
![]() 北京師范大學南山詩社成立于2007年4月,在演唱方面借鑒了民歌、京劇、昆曲等傳統形式;演奏方面具備了鼓、琵琶、二胡、古琴等多種樂器伴奏能力;創作方面,社員的第一部原創傳統詩歌集《滄浪吟》已在社慶兩周年之際誕生。 指導老師:胡志峰 ![]() 淮陰師范學院采菊詩社成立于2007年9月,致力于中國古典詩詞吟唱藝術的傳播,堅定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積極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對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指導老師:張強、王相銀 |
![]() |
![]() |
![]() |
![]() |
|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楚·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 漢·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漢·劉徹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唐·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唐·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唐·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蓮舟。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