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存在感受與文化危機
知識人與二十一世紀——王元化訪談錄
存在感受與群體認同
知識分子的認同迷思
人文三義
文化是制度之母
政治文明與道德資源
何為新父范
打開天窗后過于簡單化的亮話
李逵為什么搬不上老娘?
吃藥時代來臨?
警示學生成長的空心化
也說大唐芙蓉國
要什么樣的鄉村意象?(外四則)
從文化角度看電視
什么樣的人可以讀大學?
《生死劫》是什么劫?
略說上海城市精神
“換千年”
性為何物?
下一步出什么牌?
中篇 中國知識人的前世今身
論王國維
說陳寅恪
熊十力的孤往精神
讀熊十力札記
論李叔同
讀張元濟
傳雷心靈
讀《馀墨》
讀程千帆
一切誠念終當相遇
記林毓生
記舒傳曦
好教師王建定
今生證果是梅花
現代知識人的鄉愁
捧在心里的文化溫情
上海再認徐復觀
哭河清
下篇 中國文化的源頭活水
滄浪之水清兮——話說《洗澡》
文化尊嚴的自覺
中國文學的靈根
生命與生命的照面如何可能?
夏瞿禪與義理學
仁和允正的詩篇
當代思想史的腳注
堂堂溪水出前村
生氣凜然的儒家
知識、學養與文化意識
傅偉勛的學術批評
大話西游的學人版
事物正在馬鞍上
我欠晚清太多
問道于百年學術
雅各在黑暗中摔倒了天使
偉大文學備忘錄
《答蘇武書》正解
遠行回家的中國經典
春者天之本懷也
陌上花開緩緩歸
中國思想史話(三則)
夏天已經過去
中國文明的影子武士
不是心理,而是語言
還文化傳統一個本來面目
清初、江南與家族文學
新春,談談中國文化意象
金庸小說是中國文化的“招魂曲”——在華東師范大學的講演
圣畫的故事
經典的生存策略
略說人文教育
經要讀,理也要講
大學文化與古典文學
史實、史識、良知
代跋:生命在其自己的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