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7
說中1
重建精神的家園——還是要接著“五四”精神的茬走下去3
君王殺人知多少—— 從“以人為本”角度看歷史19
中國現代化的后發困境33
為實現“為民喉舌”的神圣職責而努力——作為受眾對我國新聞媒體的企盼50
從“社會達爾文主義”說起,兼及中國國情55
如何估量中國在世界的位置63
“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求真務實”兼及“西化”問題66
中國人在國際關系中的世界觀——兼論“中國例外說”73
2003年中國與世界——借壓力促改革78
學與文83
大學文科向何處去85
中國人還是應先學好中文91
忠實第一,力求神似——《啊,拓荒者!》中英對照本譯者言95
深入淺出為文章之上乘——《哲學的慰藉》譯序99
學術繁榮與翻譯質量的悖論106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也談學術腐敗110
人物·風情119
悼父文——五周年祭121
但開風氣不為師125
在胡志明家作客132
發明家查爾斯·凱特林的故事及其啟示138
關于雷海宗先生二三事153
目錄斗室中的天下特殊年代的童趣幾則157
在國外“吃請”記164
訪舊得舊的驚喜——重游維也納之一169
體驗“音樂之都”——重游維也納之二177
關于阿瑟·米勒的點滴回憶184
雜說189
“非典”與“五四”精神191
痛定思痛話“非典”:再反思197
一定要“團圓”到皇帝身邊嗎?201
諾貝爾獎與孔子何干206
什么人“經罵”,什么人“不經罵”213
“小罵大幫忙”新解218
孔子之用,大矣哉!——游曲阜的遐想221
財富的歸宿231
先富起來以后做甚么?——《財富的福音》一文的啟示233
一種值得推崇的散財之道
——寫在《散財之道: 美國現代公益基金會述評》
出版之時240
觀念的更新248
掃清公益捐贈的法律障礙253
逐步從防范向鼓勵轉移
——評新《基金會管理條例》263
道西265
實現輿論監督的奮斗史——《美國新聞史——大眾傳播媒介解釋史》
讀后267
從美國總統就職演說看美國內政外交的演變276
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美國總統的個人作用288
美國關于取消遺產稅之爭的含義293
恐怖主義及其啟示298
“和”還是“戰”——對伊拉克問題的思考302
從變化中思考大國關系307
關于國際關系理論與當前新問題313
美國向何處去——有待進一步觀察的問題318
修辭立其誠——答《中華讀書報》采訪(代跋)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