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竹三《戲曲文物散論》(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版)
本書是黃竹三教授歷年來學術論文的結集。集中反映了黃先生對戲曲文物、戲曲文學、戲曲歷史、戲曲理論、戲曲民俗、宗教祭祀戲劇等問題的思考。該書資料豐富、論述縝密,對戲曲史、戲曲理論研究者都具有參考價值。
蘇國榮《藝術的三維觀照》(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
本書是戲曲理論家蘇國榮先生長期以來對戲曲藝術的思考。人們通常對各個藝術門類進行研究時,從“史”、“論”、“評”三個方面著眼,蘇先生稱之為“藝術的三維觀照”。全書正是按照“史”、“論”、“評”三個維度編輯的。該書“史之維”是有關明代傳奇、雜劇、劇論方面的文,是作者為《中華藝術通史》明代卷撰寫的部分章節;“論之維”是從作者出版過的專著中抽繹出來的章節,內容涉及中國戲曲的宏觀體系、東西方戲劇體系比較、中國戲曲美的品性、戲曲美學學科的建設以及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對中國藝術精神的思考;“評之維”是作者多年來觀賞戲劇演出后發表的評論以及對部分學者著作的評論和序言。
李占鵬《宋前戲劇形成史》(甘肅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本書史李占鵬先生在其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訂出版的。依據有限的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的文物資料以及前賢的研究成果,比較細致地描述了宋金以前中國古代戲劇的發生、演變與形成過程。對進一步了解和認識中國宋金以前戲劇的內在底蘊與外在態勢具有相對重要的參考價值。
曲六乙《“三塊瓦”集》(中國戲劇出版社2001年版)
本書是戲劇理論家曲六乙先生在20世紀的最后十年內積極參與藝術實踐和學術活動所撰寫的論文、評論和序文的結集。其內容大體可分為四個部分:一、戲劇評論與學術論文;二、少數民族戲劇的評論與研究;三、儺、儺戲、儺文化學的研究以及對文化人類學、宗教學、民族學、民俗學等學科的思考;四、在同日本、韓國、印度和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戲劇文化交流和學術研討會上撰寫的論文。
路應昆《高腔與川劇音樂》(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年版)
本書是路應昆教授在其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訂出版的,也是我國目前對高腔進行總體性探討的第一部專著。高腔與昆腔、梆子腔、皮黃腔并列為戲曲四大聲腔,歷史已逾六百年,曾縱橫大半個中國。川劇高腔便是高腔系統中最具典型性和藝術高度的地方分支。本書第一編,即從“幫打唱”組合、曲體和腔調組織等方面探討川劇高腔的主要形態特征。高腔在各地有眾多分支,形態上各具特色。第二編將川劇高腔與各地其他高腔作比較,以概覽高腔的總體面貌。川劇的其他四種聲腔——昆腔、胡琴腔、彈戲腔和燈調,可謂全國性的聲腔大類昆腔、皮黃腔、梆子腔及“小戲”歌腔在四川的縮影。第三編即介紹川劇的這四種聲腔,并將高腔的體制與它們作對照。前三編均系探討高腔和川劇音樂的今存形態。第四編轉向高腔和川劇音樂的歷史,從宋元南北曲開始,“順流而下”地清理其演化軌跡。將高腔界定為“徒歌加眾和以各地土腔俗調唱自由化之南北曲”,歸納出高腔曲牌的“非板塊”、“樂匯靈活拼組”、“非專曲專腔”等形態特征,并在與其他聲腔的對照中,將高腔體制歸結為“曲牌體”之“解體”,均屬創見。在對高腔歷史的清理中,將音樂實證與文字爬梳緊密結合,總結出“改腔易調”是高腔從宋元南北曲中脫胎而出,并繁衍出眾多地方分支的根本道路,在聲腔史研究方法上也有重要突破。
傅謹《草根的力量——臺州戲班的田野調查與研究》(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本書深入研究浙江省臺州20世紀80年代以來重新復蘇的民間戲班,是傅謹研究員持續八年之久的田野調查與研究的成果。該書以一個戲劇理論家的獨特視角,詳盡而詳細地描述了臺州戲班的歷史與現狀、戲班的內部構成、戲班的內部構成、戲班內演職員的生活方式、戲班的經濟運作方式,以及民間戲班特有的演出劇目與演出形式;客觀地剖析民間戲班的存在方式與內在構成,由此揭示了民間戲班擁有的頑強生命力的文化淵源。
梁燕《寒窗三疊》(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本書為梁燕女士學士論文(《論平兒》)、碩士論文《論〈桃花扇〉》、博士論文(《齊如山劇學初探》)的合集。梁燕女士為我國第一位戲曲學女博士,現任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副主任。本書以獨特的編輯方式,反映了她三個階段在學業上的成果。
車文明《二十世紀戲曲文物的發現與曲學研究》(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版)
本書是車文明先生在其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訂出版的。全書55萬字,200余幅圖片,對二十世紀發現的戲曲文物資料作了全面搜羅,有不少資料是首次公布。文物資料分為“戲臺”、“戲曲雕塑”、“戲曲碑刻”、“戲畫”、“抄刻本”、“舞臺題記”、“其它”七大類,共計1500余條,30萬字作為附錄。每條資料分“名稱”、“時間”、“內容簡介”、“發現地”、“公布清況”、“備注(包括相關研究狀況)”六項。書末另附“戲曲文物研究論著索引”、“戲曲文物名目音序索引”。戲曲文物研究始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興盛于八十年代。本書首次從正面、以整體學科為對象來審視戲曲文物,使它成為學科數據庫性質的著作。
程華平《中國小說戲曲理論的近代轉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本書是程華平先生在其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訂出版的。主要論述近代人們在小說價值觀念的上突破、對小說本體特征的認識,人們對傳統曲學的開拓、對戲曲改良實踐的認識,并論述了西學東漸、傳媒發展、隊伍變化對小說戲曲理論批評近代化的影響。
都文偉《百老匯的中國題材與中國戲曲》(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版)
本書較為集中地探討了美國百老匯戲劇舞臺所反映的中國主題和中國戲曲的基本情況,對研究中國戲曲在美國的影響有重要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