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學人專頁 

 

龐樸

 

 

inde1111.gif (188 bytes)

龐樸

    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蘇淮陰,漢族。1954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班畢業,任教于山東大學。1974年調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歷史研究》雜志從事編輯工作,以后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志副編審、副總編和《歷史研究》主編等職。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類科學文化發展史》國際編委會中國代表,F為“國際簡帛研究中心”主任。

   

 

學術論著選目(19561999)

1 9 5 6

 1. 否定的否定是辯證法的一個規律(《稂》見※9、《自》見※16 (

     --《哲學研究》1956年第3; 

     --《否定之否定規律論文集》收錄, 浙江人民出版社19577月出版

1.談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通俗讀物出版社19567月第1版第1次印刷12,000

                              19568月第2次印刷120,000

                              19572月第3次印刷205,000

 2. 真理愈辯愈明(《稂》)

     --《光明日報》1956.7.11.《哲學》第60

 

1 9 5 7

 

 1. 再談否定的否定規律(《稂》、《自》)

      --《光明日報》1957.6.23.《哲學》第90;

 

1 9 5 8

2.談談客觀規律

      --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2月第1版第1次印刷8200

                      19625月第2版第2次印刷18,200

                      19642月第3次印刷31,200

 

1 9 5 9

 

 1. 老子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沉》見※7

      --《光明日報》1959.12.27.《哲學》第220

 

 1 9 6 2

 

 1. 《指物論》辨訛

      --《光明日報》1962.5.4.

 2. 略論譚嗣同的哲學思想(原名《矛盾的哲學家與哲學家的矛盾》,末章論時人對譚的矛盾評論,發表時被刪原名被改)(《沉》)

      --《新建設》1962年第6

 3. 《白馬論》一勘

      --《光明日報》1962.7.13.

 4. 論孔子的思想中心(《沉》《自》)

      --山東省歷史學會第二次孔子討論會印刷, 196210

 5. 告子小探(《沉》)

      --《文史》第1輯,196210月,19987月第三次印刷

 6. 釋〈論語〉民之于仁(又名《論語》民之于仁解)

--《光明日報》1962.11.30.

 

1 9 6 3

 

 1.《墨經》的辯證思想(《沉》)

      --《山東大學學報》1963年第3(歷史版)

 2.怎樣理解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與馮友蘭先生商榷(《沉》)

      --《新建設》1963年第10

 6. “發引千鈞、晶體力學及其他(《沉》)

      --《光明日報》1963.11.22.

1 9 6 4

 

 1. 五行思想三題(《沉》)

      --《山東大學學報》1964年第1

 2. 試論文化遺產的批判繼承原則(《沉》)

      --《文史哲》1964年第3,

1 9 6 5

 

 1.   《公孫龍子》辨真(《隨》見※15

      --《文史》第4輯,19651月,19987月第二次印刷

 

   1 9 7 3

 

1、王弼與郭象(未完稿)

   --收《沉思集》

1 9 7 4

 

  3.《公孫龍子》譯注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7月第1版第1次印刷400,000

 

1 9 7 7

 

 1.   “盜跖考辨(《沉》)

      --《歷史研究》1977年第2

2. 馬王堆帛書解開了思孟五行說之謎──帛書《老子》甲本卷后古佚書之一的  初步研究(《帛》)

      --《文物》1977年第10

      --《馬王堆漢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8

 

1 9 7 8

 

 1.   “六家淺說--兼批四人幫的儒法斗爭擴大化(《沉》)

      --《光明日報》1978.5.18.《史學》第105

 2.   孔子思想的再評價(《沉》《自》)

      --《歷史研究》1978年第8;

      --《光明日報》1978.8.12.轉載

 3.   “火歷初探(《稂》《自》)

      --《社會科學戰線》1978年第4

 

1 9 7 9

 1. 孔子評價中的分歧

      --《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1979年第2

      --1979年《中國歷史年鑒》

 2. 五月丙午與正月丁亥(《稂》)

      --《文物》1979年第6

3、名教與自然之辨的辯證發展(《沉》《自》)

     --《中國哲學》創刊號,1979.8.

6.  帛書《五行篇》校注(《帛》見※5

      --《中華文史論叢》1979年第4

 7. 思孟五行新考(《帛》)

      --《文史》第7, 1979.12.

4.《公孫龍子》研究

      --中華書局1979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15800

                19851月第2次印刷

      1 9 8 0

 

 1. 評三年來的孔子評價 (《沉》)

      --《人民日報》1980.1.29.

2.  “枚卜新證(《稂》)

      --《歷史研究》1980年第1

 3.   “中庸平議(《沉》《自》《隨》)

      --《中國社會科學》1980年創刊號;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I no.2 譯載, 19806

 4.   文化遺產評價標準小議(《沉》《文》)

      --《人民日報》1980.3.13.;

        《理論宣傳動態》第167期摘載,題為《談民主性的精華和封建性的糟粕》

      ──文摘:《戲劇藝術論叢》,198010第三輯

 5. Controversy over Confucius

      --  China Reconstructs no.4, 1980.4.

5.帛書五行篇研究

      --齊魯書社19807月第1版第1次印刷1800

          19888月增訂2版第2次印刷3300

 6. 名理學概述 (《沉》)

      --《歷史論叢》第1, 19808

 6.公孫龍評傳

      --《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評傳》第1, 齊魯書社19809月出版

 7.   矛盾三疑(《稂》《自》)

      --《未定稿》1980年第25, 1980.10.

      --遼寧《社會科學動態》1981年第1(105)轉載

 

1 9 8 1 

 

 1.   《荀子》發微(《稂》)

      --《東岳論叢》1981年第3

 2. (《稂》《自》)

      --《中國社會科學》1981年第5

 3.   儒家辯證法論綱(《稂》《隨》)

      --《中華學術論文集》--中華書局成立七十周年紀念, 198111月出版

 

1 9 8 2

 

   1.  和初學者談(《稂》)

      --《文史知識》1982年第2

7.沉思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6月第1版第1次印刷12000

2.        應該注意文化史的研究(答讀者問)(《稂》《文》見※10《隨》)

 

1 9 8 3

 

 1. ··--將軍崖巖畫漫筆(《稂》)

      --《文物》1983年第1

 

1 9 8 4

 

 1. “火歷續探(《稂》《自》)

      --《中國文化》第1, 19843

 2. 需要注意文化史的研究(《稂》《文》)

      --《文史哲》1984年第1

 3. “火歷三探(《稂》《自》)

      --《文史哲》1984年第1

 4. 八卦卦象與中國遠古萬物本原說(《稂》)

      --《光明日報》1984.4.23.《哲學》第276

8.儒家辯證法研究

      --中華書局19846月第1版第1次印刷10700

 5. 陰陽五行探源(《稂》《自》)

      --《中國社會科學》1984年第3

 

1 9 8 5 

 

 1.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斷想(《稂》《文》《隨》)

      --《未定稿》1985年第11

 2. 創造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文化(《文》)

      --《思想研究》(內參)32, 1985.10.5. 上海市委宣傳部編

 

1 9 8 6

 

 1.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論綱)(《稂》《文》《自》《隨》)

      --《光明日報》1986.1.6.

       --《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文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5

 2. 傳統與現代化(《稂》《文》)

      --《北京日報》1986.2.10.

 3. 舉世矚目中國傳統文化  (《稂》《文》)

      --《了望》海外版1986年第6-7合期, 1986.2.10

 4 文化研究的熱潮在回蕩(《文》)

      --《理論信息報》1986.3.24.

 5. 文化研究熱潮的起因(《文》)

  --1986、5在杭州的講演   

 6. 文化結構與近代中國(《稂》《文》《自》)

      --19865月在杭州的講演,載《東西文化與中國現代化講演集》

                                  浙江省青年科學工作者協會編,1986、6

      --中國社會科學1986年第5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8

 7.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性 (《稂》《文》)

      --《北京社會科學》1986年第2

      --《中國文化研究年鑒》1989年,中國文化書院主編,臺灣國文天地出版      

      --《中國文化書院學報》,1987、4、104

      --《中外文化比較研究》(中國文化書院講演錄第二集),三聯198812

 8. (《稂》《一》《隨》)

      --《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東方出版社198612月出版;

      --《紀念顧頡剛學術論文集》上冊, 巴蜀書社19904月出版

 9.道家辯證法論綱(上)(《稂》)

      --《學術月刊》1986年第12

1 9 8 7

 1. 道家辯證法論綱(下)(《稂》)

      --《學術月刊》1987年第1

2. 人文主義與中國文化(《稂》《文》)

      --《文史知識》1987年第1

3. 科學主義與歷史研究(《稂》《隨》)

      --《史學理論》創刊號, 1987年第1

    

1 9 8 8

 

1. 《五行篇》評述(《稂》)

      --《文史哲》1988年第1;

9.稂莠集──中國文化與哲學論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3月第1版第1次印刷5000  

2. 帛書《五行篇》研究

      --《國際東方學者會議紀要》(33), 1988.5.東京,東方文化研究所

10.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性

      --中國和平出版社1988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 9 8 9

 

 1. 用五四精神繼承五四精神

      --《中國青運》, 1989年第2

 2. 繼承五四  超越五四

      --《歷史研究》1989年第2;

 3. 火歷鉤沉-一個遺佚已久的古歷之發現

      --《中國文化》創刊號, 1989.12.       1 9 9 0

 

 

11.公孫龍子今譯

      --巴蜀書社19906月第1版第1次印刷8300

                1992.6.改名《公孫龍子全譯》再版2000

 

1 9 9 1

 

 1. 寒食·改火·復活節

      --《文史知識》1991年第4

 2. 憂樂圓融──中國的人文精神(《一》見※13《自》《隨》)

      --《二十一世紀》1991年第6期,刪節本

      --南京大學傳統文化與二十一世紀討論會,足本

       --《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文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5

 3. 昭穆新考

      --載《國學今論》, 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12月出版     

 4.“數成于三解(《一》《自》《隨》)

      --《中國文化》第5, 199112

5.原始儒家的(提綱)(為參加基督教與儒家思想國際學術討論會作)(《隨》)

  --19916、22

 

1 9 9 2

 

 1. 黃帝與混沌: 中華文明的起源(《一》《自》《隨》)

      --《文匯報》1992.3.10.<學林>

 2.《中國名辯思潮》導言(《一》《自》)

      --《中國哲學》第十五輯,岳麓書社19925月出版

 12.白馬非馬--中國名辯思潮

     --《神州文化集成叢書》新華出版社1991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6000

                                      1992年出線裝本(未見)

1 9 9 3

 

 1. 對立與三分(《一》《自》《隨》)

      --《中國社會科學》1993年第2

      --《方法論新探·序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4

 2. 黃帝考源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3年第2

      --《新華文摘》1993年第8期(后記被刪)

 3. 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一》《自》《隨》)

      --《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第三卷(香港)19938

      --《同祖同根,源遠流長》(炎黃文化研究叢書之二),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10

  4.相馬之相(《一》《自》)

      --《中國哲學史》(季刊),1993年第4

 

1 9 9 4

 

 1.儒道周行(《一》《自》)

      --《中國文化》第九期 19942

 2. 解牛之解(《一》《自》)

      --《學術月刊》19943月號

       --收入《智慧的探索,中國哲學·1995》,張汝倫編,上海人民96.7

 3. 五行漫說(《一》《自》)

      --《文史》第三十九期,19948

 4. (《一》《自》)

      --《中國文化》第十期,19948

 5. 數的崇尚

      --《中華文明》,劉東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48

 6. 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的多元化

      --《星洲日報》199487日第29(馬來西亞)

      --《現代與傳統》第六輯,1995年第1

 7. 文明與沖突

      --《原道》第一輯,199410

 8. 弘揚人文精神

      --《東方文化》總第五期,199411

 9. 原道(《一》《自》)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4年第5

10. 陰陽:道器之間(《一》《自》)

      --《道家文化研究》第五輯

 11. 與雜多(《一》《自》)

      --《學人》第六輯,19949

12. 原象(《一》《自》)

      --《學術集林》卷二,上海遠東出版社,199412

 

1 9 9 5

 

 1. 周易古法與陰陽觀念

      --《國際漢學》第一期  19951

  2. 淺說一分為三

      --《東方》1995年第1

 3. 《一分為三──中國傳統思想考釋》·

      --《中國書評》第四期,19953

 4. 天人之學述論

      --《原道》第二輯,19954

13.一分為三---中國傳統思想考釋

      --海天出版社 19956 第一次印刷3000

                  19961 第二次印刷6000

                   19981 第三次印刷9000

1 9 9 6

14.薊門散思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68月第1版第1次印刷5000冊,錢文忠編

                        199610月第2次印刷10000         

 1. 方以智的圓而神──《東西均·所以》篇簡注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6年第4       

 15.龐樸學術文化隨筆

       --中國青年出版社,19669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6000

 

  1 9 9 7

  1.形上形下之間

      --《文匯報》199726日,第9版《學林》,半月後有評,未見

  2. 黑格爾的先行者--方以智《東西均·三徵》解疏

       --《中國文化》第14期,199612

  3. 認識論的辯證法--方以智《東西均·全偏》篇解疏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7年第2

  4. 錯綜

       --《方法》199778合刊(總第7071)

  5、 參加

       --《方法》1997年第9期(總第72期)

  6.三分諸說試釋之一

       --《書屋》1997年第5期,106日出版

  7. 三分諸說試釋之二

       --《書屋》1998年第1期, 16日出版

 

1 9 9 8

   

  1. 相反與相因-方以智《東西均·反因》篇注釋

      --《燕京學報》新四期  19985

  2. 初讀郭店楚簡

      --《歷史研究》1998年第4

  3. 竹帛《五行》篇比較

      --《人民政協報》199883日第三版

      --《中國哲學》第二十輯郭店楚簡研究

  4. 古墓新知──漫讀郭店楚簡

      --《讀書》19989

       --國際儒學聯合會簡報,1998628日,總第14

      --《中國哲學》第二十輯郭店楚簡研究

  5. 孔孟之間──郭店楚簡中的儒家心性說

      --《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第5

      --《中國哲學》第二十輯郭店楚簡研究

  6. 道家的玄思和先民的紡輪

       --《跨文化對話》第1期,上海文化出版社

  7. 郭店楚簡:終于揭開一個謎──訪龐樸

      --記者馬寶珠,《光明日報》19981029日二版

  8. 《東西均》的版權謎

       --《書品》1998年第5期,中華書局

   

1 9 9 9

 

  1. 《語叢》臆說

      --《中國哲學》第二十輯郭店楚簡研究

  2. 撫心曰辟

      --《中國哲學》第二十輯郭店楚簡研究

  3. 親手觸摸一下歷史──漫說郭店楚簡之一

      --《尋根》1999年第1

  4. 竹帛《五行》篇與思孟五行說

      --臺灣《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00期,19995月,第26卷第5

  5.   宇宙生成新說──漫說郭店楚簡之二

       --《尋根》1999年第2期,1999420日出版

  6. 震驚世界學術界的地下文獻(與王博對話)

     --《跨文化對話》第2期,19996

  7. “太一生水

     --《東方文化》1999年第5期,1999910

     --《中國哲學》第21輯,20001

  8.“使由使知

     --《文史知識》1999年第9期,1999913

          --《光明日報》理論周刊第88期,19991022日第五版

  9. 存世最早的《道德經》 ──漫說郭店楚簡之三

     --《尋根》1999年第3期,1999620

  10. 另有一種五行 ──漫說郭店楚簡之四

      --《尋根》1999年第4期,1999820

  16.當代學者自選文庫──龐樸卷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9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3000

  11. 孔孟之間的驛站

     --《中國青年報》  1999117日第三版

  12. 郢燕書說

     --《燕京學報》 7199911

  13. 方以智的《東西均·開章》

     --《文史》一九九九年第三輯,總第四十八輯

  14、三重道德──漫說郭店楚簡之六

--《尋根》1999年第6

 



版權所有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台县| 玉山县| 天等县| 柳州市| 镶黄旗| 调兵山市| 外汇| 沿河| 江油市| 静安区| 宜川县| 江山市| 太湖县| 南溪县| 饶阳县| 竹山县| 德令哈市| 阳新县| 革吉县| 蛟河市| 明水县| 铁岭市| 凉城县| 扎鲁特旗| 彩票| 陇西县| 射洪县| 济源市| 环江| 泗阳县| 连州市| 盐城市| 衡阳县| 泰安市| 赤水市| 库车县| 壶关县| 顺昌县| 宁陵县| 大悟县|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