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悲哉吳晗,壯哉吳晗——寫在《吳晗全集》出版之際

  吳晗是著名的明史專家,任職17年的北京市副市長,如今已經離世40年了,40年足有兩代人之遙,也許他那忠厚長者的風采已經被人淡忘,但“吳晗”這一名字卻永遠銘刻在中國現代史上,見證了新中國的興盛和悲哀。他從一名清華大學的歷史系教授,一躍而為任職17年的北京市副市長,并非是他的初衷,早在西南聯大投身民主運動時,就與聞一多約定,待到民主政治實現,立刻退回書齋,專心著書立說。可他這一夙愿終身未能實現,雖然他一次再次辭官,向往重返校園,又一次再次服從工作需要,聽從黨的安排,勉為其難而又盡責盡力,喜耶?悲耶?這是常人難以理解的復雜情懷。

  他是一位真正的學者,雖然事與愿違,當了高官,緊跟黨的步伐,兢兢業業,但不變的是學術良知,毛澤東幾度批評他的《朱元璋傳》貶低農民戰爭領袖,明確要他把朱元璋的晚年“寫得好點”,他誠惶誠恐努力修改,始終不能使毛澤東滿意,為此他遍尋史籍,搜闕補遺,但修改的結果幾乎依然故我,這不是不聽從毛澤東的教導,而是一位史學家堅持從史實出發的本能,是這一道德底線使他沒有屈從政治需要,隨意篡改歷史,保持史料的本來面目。現實與史實的沖撞,政治與學術的矛盾,是他自己也意識不到的苦惱所在。

  以這樣一名嚴謹的學者,成為高官,這本身就是歷史的誤會。但作為一方官員,他始終聽命于黨和毛主席的教導,包括他說過的錯話、辦過錯事。1959年當毛澤東點名要他撰寫直言敢諫的歷史人物海瑞時,他興致勃勃地一連寫下《論海瑞》、《海瑞罷官》、《海瑞罵皇帝》等學術文章,豈知到1965年風云突變,這些奉命之作頓時成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大毒草。作為學者的他也許永遠不明白,這是毛澤東有心從北京市委入手,打倒劉少奇,進行路線斗爭的突破口,吳晗就此成為引爆線,在中國燃起一場熊熊大火,幾乎將新中國毀于一旦!

  人們若要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崛起和挫折,認識十年浩劫給中國人帶來的傷害,吳晗就是最重要的見證人!《吳晗全集》的出版為當代人和后來者提供了第一手的寶貴資料。難得的是,他的書信和幾易其稿的《朱元璋傳》,具體而翔實地展現了一名民主戰士、一名愛國的知識分子、一名才華橫溢的學者,一生的夢想和追求,最終被毀滅的行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這是最沉重的一筆文化遺存,珍藏這筆記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說起吳晗幾乎與《中國歷史小叢書》聯系一起,吳晗在民眾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不因為副市長的頭銜,而是為民眾普及歷史知識的親自操辦的實事。

  這套小叢書出版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論時期間是介于20世紀初的史學革命與21世紀初傳媒史學之間,由此興起的史學通俗化浪潮,上承新史學的遺風,下啟當代講史人的智慧,承前啟后,在現代史學發展中留下光輝的一頁。尤其是小叢書融匯大眾性、趣味性與學術性于一體,使人們在輕松閱讀中得到正確的歷史知識和深入思考,對讀者具有永遠的魅力。它對歷史題材的選擇、編輯的方針都足以對當今的史學時尚補正糾偏。回顧這一歷程,不能不追思中國史學發展的歷程和先行者的足跡。

  20世紀初新史學揭橥,是史學思想的大變革,梁啟超在抨擊舊史學的同時,提出,歷史要讓國民知道他們生活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倡導史學的內容要從帝王政治為中心,轉向國民社會生活史的研究。史學的視線與讀者的群落從上層轉移到下層,這對中國傳統的舊史學是前所未有的創舉,因此有“史界革命”之譽。

  這一創舉在學術界得到熱烈反響,呂思勉率先推出白話史學《中國簡史》,顧頡剛評論這是“為通史寫作開一新的紀元。”一時間,張亮采的《中國風俗史》、陳衡哲的《西洋史》、張蔭麟的《中國史綱》等等,都以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文風,得到讀者的好評。在通俗史學中,佳作甚多,規模最大的是蔡東藩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寫得最為生動有趣的當數陳(禾+犀)常的《中國上古史演義》,然而這一通俗史學尚未充分展開,就因民族革命戰爭無暇顧及而自然擱淺。

  真正使史學走向通俗化的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這是由吳晗領銜的動員各路專家撰寫小叢書的大動作。建國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歷史著述,恢復了勞動人民的歷史地位,成就了新中國史學的輝煌業績。然而由于階級斗爭的絕對化,一部豐富多彩的歷史變成階級斗爭史,強烈的政治性和觀念性沖淡了史學的平民色彩。寫作的程式化和千篇一律的說教,使歷史讀物成為枯燥無味的政治教科書,遠遠不能滿足民眾的需要。為改變這一局面,吳晗以史學界權威和北京市副市長的身份,發出呼吁:“為了我們的干部、工人、農民、士兵,也為了我們的孩子,我有權力提出這個要求,要求各方面的學者、專家也來寫一點通俗文章、通俗讀物,把知識普及給人民。”強調這“是一件極為重要,刻不容緩的事情。”

  吳晗不僅著文提倡,向史學界游說,還親自主編《中國歷史小叢書》,在他大力推動下,這套叢書,從1958年開始累計出版近300種,印數多達1000多萬冊,與此相應問世的,還有陳翰笙主編的《外國歷史小叢書》。這兩套大型通俗歷史讀物都設有專門的助編機構,聘請著名的歷史學家執筆,開創了大專家寫小著作的新風氣。每本書二三萬字不等,題材多樣,短小精致,通俗簡練,每冊至少發行10多萬冊。當人們津津樂道今日流行口袋書時,殊不知,這可追溯到五十年前這兩套小叢書。它們所具有的多樣性、通俗性和權威性,是當今某些時尚讀物無法比擬的。

  吳晗本人就是撰寫通俗史學的高手,他的《廷杖》、《論貪污》、《談三字經》、《海瑞罵皇帝》、《古人的坐、跪、拜》、《歷史上對君權的限制》等等,以及結集出版的《燈下集》、《春天集》、《投槍集》等歷史隨筆,都以明晰流暢的筆法,睿智深刻的思想,準確無誤的歷史知識,引人入勝,非常暢銷。明史專家王天有教授評價說,吳晗的歷史隨筆是他最閃光的亮點,每篇文章舉重若輕,都是值得深人研究的命題。

  在吳晗和小叢書的推動下,一本本深入淺出,有聲有色的雄文華章,聯翩而出。出版社紛紛推出通俗讀物,最受歡迎的是語言學家林漢達撰寫的春秋戰國故事新編系列,它的篇幅雖不算龐大,但難度不同尋常,要知道先秦的《春秋》乃是編年體,事無大小,逐年、逐月、逐日加以記載,其中出現的歷史人物就達2500多人,戰國時期人物更多,因此一個人、一個國家的故事可能分布在各個年代,而春秋時期就有300年之久,這對史學研究來說是實錄,對閱讀者來說,可就零亂不堪,要將這樣高度分散的人物、事件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描述,那可不是朝夕之功。這部故事新編出自語言學家之手,文字清新,故事凝煉,情節跌宕,可謂通俗史學的范本,所以一版再版,至今有關春秋戰國的一些影視作品多以這部系列為參照。假如在傳媒時代,林漢達一定擁有眾多的粉絲,是當之無愧的學術明星!前傳媒時代沒有給他們眩目的稱號,然而正是他們以開路先鋒的魄力和膽識,在現代史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寫到這里,我忽發奇想,吳晗早在青年時代就以精辟的學術論著奠定他在明史學界的地位,論他的才華和努力,前途無可限量。可悲的是,從政后再也不能專心致力于明史研究,雖然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作了最大的努力。假如當初他辭官成功返回書齋哩?學術界必將增加一座不朽的豐碑!他也會像季羨林、任繼愈一樣長壽、善終,安臥在鮮花叢中供人們瞻仰。可他卻在痛苦的呻吟中孤獨地離去,一家四口,死的死,瘋的瘋,僅剩的一位也已遠渡重洋。政治風暴無情地摧毀了他的理想,摧殘了他的一家。這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一代知識分子的悲哀!如今,他的不幸得到人們的追思,這種追思也會在后代綿延而傳至永遠。只要有文革歷史的書寫,吳晗就是值得大寫的一章。《吳晗全集》的價值已超越個人的文集,而是一代知識分子悲劇的實錄!對此我是望之彌高,而又深為痛惜,只得掩卷太息:

  千古文章未盡才,悲哉吳晗!壯哉吳晗!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德县| 岐山县| 太保市| 鄂伦春自治旗| 淮阳县| 临清市| 南开区| 天全县| 嘉禾县| 天门市| 方山县| 甘德县| 和林格尔县| 息烽县| 巴塘县| 卢氏县| 南郑县| 任丘市| 屯留县| 浮山县| 美姑县| 沅陵县| 彰武县| 黎城县| 台湾省| 华宁县| 尼玛县| 平果县| 隆化县| 南部县| 祁阳县| 大洼县| 宁乡县| 三江| 巨鹿县| 景宁| 太白县| 宜阳县| 湘西| 陆河县| 北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