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從杜牧詩“雨”的意象看其仕宦心境

  【內容摘要】晚唐詩人杜牧詩中有許多篇以“雨”為題或以雨為意象的詩句,考察杜牧詩歌的真偽和對杜牧詩歌“雨”的意象詩進行分類后,分析其獨特性,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詩歌普遍反映了杜牧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即在不同環境、不同季節仕途所體現的不同心境,杜牧的仕宦背景及個人抱負決定了杜牧帶“雨”意象的詩多反映其“事功”的仕宦心境。杜牧詩“雨”的意象詩既表達了其“守都遠荒”和“守邊近荒”的仕宦心境。杜牧詩的“雨”意象也道出了杜牧理想中“歷史多感懷”和現實中“知音難尋覓”的仕宦心境。

  【關鍵詞】杜牧;含“雨”詩;雨的意象;仕宦心境

  【作者簡介】賴秀錦,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2010級研究生古代文學專業

一、杜牧仕宦生涯及其詩的真偽問題

  孟子曰:“頌其書而不知其人可乎?”。在探討杜牧詩之前,探討杜牧本人是必不可少的。關于杜牧的生平,史料記載主要有《舊唐書·杜佑傳》附《杜牧傳》及《新唐書·杜牧傳》,《唐才子傳·杜牧傳》、《元和姓氏纂》及杜牧《自撰墓志銘》,今人有繆鉞所作《杜牧年譜》和《杜牧傳》對其生平及其事跡考證較詳。其生年基本沒有異議,但其卒年有爭議??娿X在其《杜牧卒年考》[1]中有較為細致的考證?,F在大致認為其生于唐德宗貞元十九年癸未,即公元八O三年,卒于大中六年,即公元八五二年。杜牧出生在“高門世族”,歷經“牛李黨爭”、“甘露之變”,其有治世安邦之文才、抗敵御辱之武略,卻生不逢時。我們先看《舊唐書·杜牧傳》(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九十七):

  杜牧字牧之。既以進士擢第,又制舉登乙第,解褐宏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沈傳師廉察江西宣州,辟牧為從事,試大理評事;又為淮南節度推官、監察御史里行,轉掌書記,俄拜真監察御史,分司東都。以弟顗病目,棄官。授宣州團練判官、殿中侍御史、內供奉。遷左補闕、史館修撰,轉膳部、比部員外郎,并兼史職。出牧黃、池、睦三郡,復遷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郎。又以弟病免歸。授湖州刺史,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誥。歲中,遷中書舍人。牧好讀書,工詩,為文嘗自負經緯才略。武宗朝,誅昆夷、鮮卑,牧上宰相書,論兵事。言胡戎入寇,在秋冬之間,盛夏無備,宜五六月中擊胡為便。李德裕稱之。注曹公所定《孫武十三篇》,行于代。牧從兄悰,隆盛于時,牧居下位,心嘗不樂。將及知命,得病,自為墓志、祭文。又嘗夢人告曰:“爾改名畢?!庇庠?,奴自家來,告曰:“炊將熟而甑裂?!蹦猎唬骸敖圆幌橐?。”俄又夢書行紙曰:“皎皎白駒,在彼空谷。”寤,寢而嘆曰:“此過隙也。吾生于角,徵還于角,為第八宮,吾之甚厄也。予自湖守遷舍人,木還角,足矣?!逼淠暌约步K于安仁里,年五十。有集二十卷,曰《杜氏樊川集》,行于代。子德祥,官至丞郎。

  《新唐書·杜牧傳》與舊唐書類似,故不列。再看其《自撰墓志銘》:

  牧字牧之。曾祖某,河西隴右節度使;祖某,司徒、平章事、岐國公、贈太師;考某,駕部員外,累贈禮部尚書。牧進士及第,制策登科,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江西團練巡官,轉監察御史里行、御史、淮南節度掌書記,拜真監察,分司東都。以弟病去官,授宣州團練判官、殿中侍御史、內供奉,遷左補闕、史館修撰,轉膳部、比部員外郎,皆兼史職。出守黃、池、睦三州,遷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以弟病,乞守湖州,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誥。周歲,拜中書舍人?!?/p>

  從新舊唐書的記載,結合其墓志銘及繆鉞的《杜牧年譜》來看,杜牧除長安外,所到過的地方,按仕途順序主要是洪州(今江西南昌)、宣州(今安徽宣州)、淮南(今揚州地區)、黃州(今湖北黃岡地區)、池州(今安徽池州)、睦州(古新安縣,今杭州淳安)、湖州七個地方。杜牧所作的官職依次是:江西團練巡官兼大理評事(公元828年10月至830年9月,約3年);宣州團練巡官(830年9月至833年4月,約3年);淮南節度推官、監察御史里行轉掌書記(833年4月至835年7月,約3年);長安轉真監察御史(835年7月至837年春,約2年);宣歙團練判官、殿中侍御內供(837年春至840年4月,約3年);黃州刺史(842年至845年,約3年);池州刺史(845年至846年9月,約1年)、睦州刺史(846年9月至848年8月,約2年);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848年12月至850年,約3年);吏部員外郎(850年至85,約1年);湖州刺史(851年至852,約1年);中書舍人(852年,約半年)共十二個大小官職。從“巡官”到“尚書”看出其大小官職加升,但卻始終不是杜牧滿意的職位,這些不滿意會表現主要表現在其仕途心境上。

  關于杜牧詩及其真偽。舊唐載“集二十卷,曰《杜氏樊川集》”,所保存的杜牧的詩基本在這二十卷內,清代馮集梧的《樊川詩集注》注釋堪稱經典。但是后來許多學者從文集和詩集中考證,發現其中摻雜了許多非杜牧的詩,故杜牧詩的辨偽顯得尤為重要。吳廷燮《唐方鎮年表》,岑仲勉《讀全唐詩札記》、余嘉錫《四庫提要辯證》及吳企明《唐音質疑錄》等均對杜牧詩的真偽有所考證,今人胡可先《杜牧研究從稿》及吳在慶《杜牧論稿》均對杜牧詩文的真偽進行了考辯。其中前者的工作較為細致,其《杜牧詩真偽考》[2]及其《杜牧偽詩簡表》較為系統地做了考證,共考證杜牧詩99篇。后者吳在慶的《杜牧論稿》中《杜牧疑偽詩甄辯》[3]則有所補充。期刊論文主要有:張全明《樊川詩真偽訂補》(《武漢大學學報》,1982年第二期);吳在庚《杜牧疑偽詩考辯》(《中華文史論叢》,1985年第一輯);郭文鎬《<樊川文集>詩辨偽》(《唐都學刊》,1987年第二期)等。通過這些學者的努力,我們發現杜牧的詩的確存在偽詩的例子,但限于材料不足,有些詩仍存在疑問,這已不是本章討論之題。

二、杜牧詩歌“雨”意象的獨特性

  前面我們就其詩的真偽進行的概括,杜牧的詩可分為幾下幾大類:政治詩、感懷詩、詠史詩、山水詩、交游詩等。其中有一類(姑且叫“帶雨詩”或“含雨詩”)以“雨”為意象的詩歌卻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注意??疾於拍恋脑姼?,我們發現,其與同時代的許渾、李商隱的“雨”類詩歌不同,有其獨特性。

  從《樊川文集》二十卷及《樊川詩集注》考察,杜牧詩歌以“雨”為題的詩有:《樊川詩集》內有《雨中作》、《大雨行》、《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橫江裴使君見迎李趙二秀才同來,因書四韻,間寄江南許渾先輩》、《江上雨寄崔碣》、《除官歸京睦州雨霽》五首;《樊川外集》有《夜雨》、《雨》兩首。共計七首。

  杜牧詩歌題目未含,但詩句含有“雨”意象的詩有:《樊川詩集》內有《江南村絕句》、《折菊》、《柳長句》、《代吳興妓春初寄薛軍事》、《見吳秀才與池妓別因成絕句》、《村行》、《送國棋王逢》、《齊安郡后池絕句》、《憶齊安郡》、《齊安郡中偶題二首》、《憶游朱坡四韻》、《華清宮三十韻》、《蘭溪》、《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題宣州開元寺》、《題揚州禪智寺》、《題池州弄水亭》、《途中作》、《長安雜題長句六首》、《過勤政樓》、《念昔游三首》、《朱坡絕句三首》、《杏園》、《題新定八松院小石》、《罷鐘陵幕吏十三年來泊湓浦感舊為詩》、《秋浦途中》、《題安州浮云寺樓寄湖州張郎中》、《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江南頗聞自適高秋企望》、《少年行》、《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奉和門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領相印出鎮全蜀詩》、《早秋》、《秋思》、《醉后題僧院》、《獨酌》、《醉眠》、《栽竹》、《春日懷寄虢州李常侍十韻》、《寄內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東都送郭鄭處海校書郎歸大都》、《李甘詩》四十一首;《樊川外集》有《寄遠》、《醉后呈崔大夫》、《懷吳中馮秀才》、《送張君判官歸兼謁鄂州大夫》四首?!斗ㄔ娺z收詩補錄》有《宣州開元寺贈惟真上人》一首,共計四十六首。

  其中《樊川詩遺收詩補錄》以下幾首也有“雨”的意象:《泊松江》、《暝投云智寺》、《過鮑溶宅有感》、《卜居招書侶》、《西山草堂》、《秋霽寄遠》、《行次白沙館先寄上河南王侍郎》、《貽遷客》、《送大昱禪師 [一作許渾詩。]》、《江上逢友人》、《新柳》、《雁》共十二首,這十二首據胡可先的考證,均為許渾的詩。但也未必全是?,F在姑且認為是許渾的詩。以上杜牧帶“雨”的詩歌肯定有亡佚的,現在統計的也只能是大約的數字??肌独盍x山文集》,李商隱帶“雨”意象的詩句主要有:《夜雨寄北》、《回中牡丹為雨所敗》、《春雨》、《風雨》、《微雨》、《細雨》、《滯雨》等。

  就詩標題上看,杜牧和許渾的帶“雨”意象詩大多為旅行中所作,少數閑居時所作,旅途的感受是其要表達的內容,而“雨”只不過是附帶的襯托而已。如《雨中作》、《大雨行》、《過鮑溶宅有感》。而李商隱的詩則偏重在內心情感的表達,其“雨”都帶有色彩,細膩委婉,如“微雨”、“滯雨”。

  就詩的內容來看,李商隱的帶“雨”詩,很多學者對其有研究,從《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钡健都氂辍罚骸搬★h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當時意,蕭蕭發彩涼?!痹俚健都挠辍罚骸皽觊L安夜,殘燈獨客愁。故鄉云水地,歸夢不宜秋?!币褂?、細雨、春雨、風雨、微雨,充滿的不僅僅是現實的雨,而更多的是包含詩人內心情感的雨。雨的“冰冷”、“纏綿”,讓我們似乎看到的更多的是李商隱自己內心的孤寂漂泊,而這種內心孤寂往往隨著環境的改變、人事的變遷而愈加濃烈,李商隱的詩句總能讓人看到他對身世的漂泊之感,對愛情的眷戀纏綿,對友情的珍重。政治的黑暗加劇了他對自身的感慨。這是李商隱獨特性。

  和許渾帶“雨”詩句有些不一樣的是,杜牧帶濃重的政治批判和反省以及懷才不遇的極大悲哀。這種悲哀往往與政治聯系在一起。如杜牧的《折菊》(《樊川詩集注》卷三第244頁):“籬東菊徑深,折得自孤吟。雨中衣半濕,擁鼻自知心?!敝械摹白怨乱鳌?、“自知心”有反省后的悲哀感,而《柳長句》(《樊川詩集注》卷三第235頁):“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巫娥廟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帶風?!敝小傲魉鲝蜄|”感嘆時光的易逝,“巫娥含雨”、“宋玉”的典故折射了對當朝政局的極大諷諫。李商隱有一首贈杜牧詩《杜司勛》[4]:

  高樓風雨感斯文,短翼參差不及群。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唯有杜司勛。

  李商隱晚于杜牧,但對杜牧很敬佩,對其詩文也是。這首詩歌不僅對杜詩進行了評價,而且用“高樓風雨”、“短翼參差”來表達朝廷的混亂,用“刻意傷春”來告訴我們杜牧的詩是與政治聯系在一起的,而且杜牧所寫的感懷詩,是造詣很高的,所以“人間唯有杜司勛”。正如《歲寒堂詩話》有云:“杜牧之云:‘多情卻是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夥遣患?,然而詞意淺露,略無余蘊。只知道得人心中事,而不知道盡則又淺露也。后來詩人能道得人心中事者少爾,尚何無余蘊之責哉!”這也是杜牧的獨特之處。

三、杜牧詩歌“雨”的意象與杜牧仕宦心境

  杜牧帶“雨”詩前面已經考察了,共計五十多首(除胡可先考辨為許渾詩十二首),這五十多首詩中標題上明確寫“雨”的也只有七首,其他則均在詩句中有提到,總結這些帶“雨”詩,我有必要對其帶“雨”的詩句進行分類:

 ?。ㄒ唬┌磿r間季節分:寫“春雨”的有:《江上雨寄崔碣》、《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橫江裴使君見迎李趙二秀才同來,因書四韻,間寄江南許渾先輩》、《江南春絕句》、《柳長句》、《代吳興妓春初寄薛軍事》、《村行》、《送國棋王逢》、《蘭溪》、《念昔游三首》、《朱坡絕句三首》、《杏園》、《春日懷寄虢州李常侍十韻》、《題安州浮云寺樓寄湖州張郎中》、《少年行》、《途中作》、《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題宣州開元寺》、《奉和門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領相印出鎮全蜀詩》、《送張君判官歸兼謁鄂州大夫》共計十九首;寫“夏雨”的有:《大雨行》、《雨》、《芭蕉》、《齊安郡后池絕句》、《題揚州禪智寺》、《長安雜題長句六首》、《罷鐘陵幕吏十三年來泊湓浦感舊為詩》、《東都送郭鄭處海校書郎歸大都》、《題新定八松院小石》、《題池州弄水亭》共計十首;寫“秋雨”的有:《雨中作》、《夜雨》、《折菊》、《憶齊安郡》、《憶游朱坡四韻》、《醉眠》、《過勤政樓》、《念昔游三首》、《早秋》、《秋思》、《秋浦途中》、《除官歸京睦州雨霽》、《宣州開元寺贈惟真上人》、《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江南頗聞自適高秋企望》、《齊安郡中偶題二首》、《懷吳中馮秀才》共十六首。寫“冬雨(寒雨)”有:《獨酌》、《見吳秀才與池妓別因成絕句》、《寄內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栽竹》四首,還有幾首難以看出是寫哪個季節的,故闕疑。

 ?。ǘ┌纯臻g地理分:前面考察杜牧所到過的地方主要是洪州(今江西南昌)、宣州(今安徽宣州)、淮南(今揚州地區)、黃州(今湖北黃岡地區)、池州(今安徽池州)、睦州(古新安縣,今杭州淳安)、湖州七個地方。結合繆鉞《杜牧年譜》,從他寫“雨”意象五十多首詩來看,寫洪州帶“雨”的詩暫無;寫宣州的有:《題宣州開元寺》、《宣州開元寺贈惟真上人》、《大雨行》(原注:“開成宣州開元寺作”)等;寫淮南帶“雨”的詩有:《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橫江裴使君見迎李趙二秀才同來,因書四韻,間寄江南許渾先輩》、《江南春絕句》、《題揚州禪智寺》等;寫黃州帶“雨”詩有:《雨中作》(王士禎《蜀道驛程記》:“《得州荒僻中》一篇,乃牧之刺黃州所作”)、《齊安郡后池絕句》、《憶齊安郡》、《蘭溪》、《齊安郡中偶題二首》等;寫池州帶“雨”詩有:《題池州弄水亭》;寫睦州帶“雨”的詩有:《憶游朱坡四韻》《除官歸京睦州雨霽》、《題新定八松院小石》等。

  (三)按“雨”的大小形態分:有夜雨(“九月三十日,雨聲如別秋”)、細雨(“春風細雨走馬去,珠落璀璀白罽袍”)大雨(“東垠黑風駕海水,海底卷上天中央”)、猛雨(“云門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腳長”)、煙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疏雨(“疏雨洗空曠,秋標驚意新”)、微雨(”柳暗霏微雨,花愁黯淡天”)、雨滴(”雨滴珠璣碎,苔生紫翠重”)、風雨(南湖風雨一相失,夜泊橫塘心渺然)、睡雨(“睡雨高梧密,棋燈小閣虛”)等。

 ?。ㄋ模┌础坝辍钡闹潼c分:有江雨(如“得州荒僻中,更值連江雨?!保⑶Ъ矣辏ㄈ纭吧钋锖熌磺Ъ矣辏淙諛桥_一笛風?!保?、回塘

  雨(如“娉娉垂柳風,點點回塘雨”)、山雨(如“半醒半睡游三日,紅白花開山雨中”)、梅雨(如“青梅雨中熟,檣倚酒旗邊”)等。

  當然,關于杜牧帶“雨”的詩句分類,還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分,以上四種是我個人所采用的四大角度。杜牧筆下的的“雨”能從時間季節和空間地理表現當時當地的大小各異的“雨”。那么杜牧帶“雨”意象的詩有什么特點呢?杜牧的詩大多與政治和歷史掛鉤,其感懷詩、政治詩也寫“雨”,與李商隱的“雨”相比,反映了杜牧其怎樣的心境?

  首先,杜牧的仕宦背景及個人抱負決定了杜牧帶“雨”意象的詩多反映其“事功”的仕宦心境。羅根澤的《中國文學批評史》[5]認為晚唐的古文家分為三派,一是事功派,以杜牧為代表,二是隱逸派,以皮日休、陸龜蒙為代表,三是韓愈嫡派,以孫樵為代表。羅根澤認為杜牧不只“文以意為主”,詩也以意為主??梢娖湓娨彩瞧鹿Φ?。杜牧的祖父是唐代著名的宰相杜佑,杜牧的家世是較為顯赫的。根據新舊唐書《杜牧傳》、《元和姓氏纂》及繆鉞先生的《杜牧年譜》中所列的的《杜牧世系》[6],杜牧的祖先追溯到西漢的御史大夫杜周,其祖先均官位均較為顯赫,如御史大夫杜延年、中書侍郎杜摽、曾祖父西河郡太守杜希望、祖父杜佑更是輔佐唐德宗、順宗、憲宗三朝元老。杜牧的父親杜從郁當過太子司議郎(見《舊唐書·杜佑傳》附《從郁傳》),可惜在杜牧年少約十五歲時先去。其中杜佑留下來的《通典》是杜牧家族值得炫耀和驕傲的財富。杜牧有一首詩《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7]:“……經書括根本,史書閱興亡。高摘屈宋艷,濃薰班馬香。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近者四君子,與古爭強梁。愿爾一祝后,讀書日日忙。一日讀十紙,一月讀一箱。朝廷用文治,大開官職場。愿爾出門去,取官如驅羊?!边@里的“一日讀十紙,一月讀一箱”。就是寫他家傳下的史籍之豐。

  杜牧的理想抱負是什么呢?據《舊唐書·杜牧傳》載:“牧好讀書,工詩,為文嘗自負經緯才略。”可見杜牧從小聰明勤奮,而且有雄才偉略,這種雄才偉略特別表現在軍事上?!杜f唐書·杜牧傳》云:“武宗朝,誅昆夷、鮮卑,牧上宰相書,論兵事。言胡戎入寇,在秋冬之間,盛夏無備,宜五六月中擊胡為便。李德裕稱之。注曹公所定《孫武十三篇》,”杜牧在李德裕在朝期間,寫了許多奏折,陳述抗敵邊防之策略,深得李德裕的賞識,而且親自《孫子》作注,現《四庫全書》仍有記載。

  與杜牧相比,李商隱身世飄零,被卷入“牛李黨爭”的他沒有杜牧的仕途平暢,最后也只能輾轉于各藩鎮幕僚當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終身。李商隱可謂是一生不得志,李尚隱帶“雨”詩似乎寫的更多的是其飽含辛酸苦淚的人世。杜牧卻是大多不得志,有那么一兩刻得志了。從杜牧的《自撰墓志銘》可以看出,杜牧一生的官位從洪州團練官,到中書舍人,均呈上升趨勢,可謂仕途平暢??蔀槭裁催€是在其帶“雨”的詩句表現了懷才不遇的苦悶呢?或許杜牧的抱負不僅僅滿足于朝廷給幾個官位,杜牧所任刺史等官職均在江南,當時外有北方鮮卑之外患,內有“牛李黨爭”、“甘露之變”之內憂的混亂局面,杜牧最想做的也許不是被朝廷發派到江南的州縣當個閑置官,而更急于在長安附近,用自己的雄才緯略,抗敵御患,富民興國??墒菤v史不允許,朝廷的幾次調動,只能給杜牧偏安一隅的失落感,而其筆下江南的“雨”似乎也見證了朝廷的風雨飄搖。

  其次,杜牧詩“雨”的意象詩表達了其“守都遠荒”和“守邊近荒”的仕宦心境。這兩者看似矛盾卻并不矛盾。所謂的“守都”就是在長安首府,“守邊”就是防御邊疆。前一個“遠荒”指其更愿意在長安發揮他的才能,厭惡在荒僻的州縣當個閑官,“近荒”指他與其在江南州縣當個閑官,不如去邊疆建功立業的心境。杜牧就是在這兩種心境中徘徊?!笆囟歼h荒”比如,其在宣州所作《大雨行》前句有

  東垠黑風駕海水,海底卷上天中央。三吳六月忽凄慘,晚后點滴來蒼茫。

  寫出了初夏的大雨氣勢磅礴,而下句有

  百川氣勢苦豪俊,坤關密鎖愁開張。太和六年亦如此,我時壯氣神洋洋。東樓聳首看不足,恨無羽翼高飛翔。

  其中的“愁開張”、“恨無翼”分明是其不甘于在宣州當巡官心境的變現,杜牧認為,這個充滿氣勢磅礴的朝野,適合豪俊發揮他們的才情,建功立業,可是飛翔的翅膀沒了,客觀條件不允許,所以,唯有空嘆“景物不盡人自老,誰知前事堪悲傷。”又比如,《雨中作》:

  賤子本幽慵,多為雋賢侮。得州荒僻中,更值連江雨。一褐擁秋寒,小窗侵竹塢。濁醪氣色嚴,皤腹瓶罌古。酣酣天地寬,怳怳嵇劉伍。但為適性情,豈是藏鱗羽。一世一萬朝,朝朝醉中去。

  前句“得州荒僻中,更值連江雨”,《樊川詩集注》注[8]曰:“王昌齡:寒雨兩江葉入無?!庇謸上取抖拍裂芯繀哺濉分啊斗ㄔ娂ⅰ氛a”[9]有云:按王士禎《蜀道驛程記》:“定州覓韓忠獻公閱古堂、眾春圜舊址不可得,唯蘇文忠公書社牧之‘得州荒僻中,更值連江雨’一篇尚在,按此詩乃牧之刺黃州時所作,坡曾謫黃,后帥定武,更書之耳,杜刺池、刺黃,后乞湖州,未嘗為定州,志誤也?!边@首詩的確在黃州所作。江南秋雨悲涼,讓杜牧想到蘇東坡在黃州的心境是一樣的,在雨中詩人能做什么,“酣酣天地寬,怳怳嵇劉伍”,把酒暢歡。以酒麻痹自己不是“本性情”,“但為適性情,豈是藏鱗羽。”,但是想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到頭來還是要回到現實,所以“一世一萬朝,朝朝醉中去?!薄?/p>

  “守邊近荒”在《奉和門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領相印出鎮全蜀詩》中表現得很突出:

  盛業冠伊唐,臺階翊戴光。無私天雨露,有截舜衣裳。蜀輟新衡鏡,池留舊鳳凰。前驅二星去,開險五丁忙。回首崢嶸盡,連天草樹芳。丹心懸魏闕,往事愴甘棠。治化輕諸葛,威聲懾夜郎。君平教說卦,犬子召升堂。塞接西山雪,橋維萬里檣。奪霞紅錦爛,撲地酒壚香。忝逐三千客,曾依數仞墻。滯頑堪白屋,攀附亦周行。肉管伶倫曲,簫韶清廟章。唱高知和寡,小子斐然狂。

  這首送別詩,前句“無私天雨露,有截舜衣裳?!迸c那句“平生五色線,愿補舜衣裳”均表達了杜牧對政治清明的渴望,下點“雨露”,解救這些干涸的心靈。這種渴望如果能夠實現就更好,所以才有這句“治化輕諸葛,威聲懾夜郎。君平教說卦,犬子召升堂?!?,“塞接西山雪,橋維萬里檣?!蔽魇駠鴱V闊領地適合做什么,其他人也許只會“奪霞紅錦爛,撲地酒壚香”,杜牧不能這樣,即便“曲高和寡”,也要“斐然成狂”立志報國對國家人民負責到底。

  再次,杜牧詩的“雨”意象給道出了杜牧理想中“歷史多感懷”和現實中“知音難尋覓”的仕宦心境?!短圃娬剠病酚性疲骸岸拍林T第既高,神穎復雋,感慨時事,條畫率中機宜,居然具宰相作略。顧回翔外郡,晚乃升署紫微。堤筑非遙,甑裂先兆,亦由平昔詩酒情深,局量微嫌疏躁,有相才,無相器故爾。自牧之后,詩人擅經國譽望者概少,唐人材益寥落不振矣。”杜牧“有相才,無相器”只能是對時代的感嘆、對歷史的感懷,如《柳長句》:

  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巫娥廟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帶風。不嫌榆莢共爭翠,深與桃花相映紅。灞上漢南千萬樹,幾人游宦別離中。

  “巫娥廟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帶風”一句顯然是聯想到宋玉《高唐賦》中的“巫山神女”宋玉楚王的對話,借此諷喻當局。時不待我,“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歷史的車輪轉到了現在,可是卻要面臨同樣的內憂外患,現在又只能感慨“灞上漢南千萬樹,幾人游宦別離中?!薄度A清宮三十韻》:

  繡嶺明珠殿,層巒下繚墻。仰窺丹檻影,猶想赭袍光。……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鄉。玩兵師漢武,回手倒干將。黥鬣掀東海,胡牙揭上陽。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傾國留無路,還魂怨有香。蜀峰橫慘澹,秦樹遠微茫。鼎重山難轉,天扶業更昌。望賢余故老,花萼舊池塘。往事人誰問,幽襟淚獨傷。碧檐斜送日,殷葉半凋霜。迸水傾瑤砌,疏風罅玉房。塵埃羯鼓索,片段荔枝筐。鳥啄摧寒木,蝸涎蠹畫梁。孤煙知客恨,遙起秦陵傍。

  “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鄉?!敝械摹敖鹧ā薄斗ㄔ娂ⅰ吩疲骸啊渡觇b》:‘惠若雨露之降?!逗鬂h書·郭皇后記》:‘后弟況遷大鴻臚,帝數幸其弟,賞賜金錢縑帛,豐盛莫比,京師號況家為金穴?!盵10]后漢光武帝之外戚郭況是郭皇后之弟,仗著皇后之勢力專權跋扈,金錢縑帛之豐盛,無人能比。杜牧感于“金穴”之典故,來警惕當朝外戚專權的危害,也折射黨派爭權對國家的影響。雨露年年降臨到那個“金穴”是為了讓人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最后一句“孤煙知客恨,遙起秦陵傍?!滨r明形象地道出了詩人對黨派爭權、外戚專政的極大痛恨。

  詩人通過寫“雨”,淡淡的哀愁,道出詩人在仕宦中,知音的難以尋覓??梢姟兑褂辍罚?/p>

  九月三十日,雨聲如別秋。無端滿階葉,共白幾人頭?
  點滴侵寒夢,蕭騷著淡愁。漁歌聽不唱,蓑濕棹回舟。

  “九月三十日,雨聲如別秋。”,《樊川詩集注》注“別”:“一作初”。九月的雨,秋雨聲不大,卻夾著風,落葉就更加讓人感到淡淡的憂愁,所以才有那句“無端滿階葉,共白幾人頭?”感嘆白頭易老,時光容易把人拋。這種憂愁襯托著內心的孤寂,“點滴侵寒夢,蕭騷著淡愁”。這種淡孤寂是因為知音難尋,這種知音難尋,讓人充滿無限的哀傷,所以“漁歌聽不唱,蓑濕棹回舟。”讓人有種“秋風蕭瑟兮天氣涼,草木搖落兮露為霜”及“秋風秋雨秋煞人”的感慨。又看《蘭溪》一首: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

  杜牧到黃州三年,后來寫了很多在黃州的詩,這首《蘭溪》寫詩人在蘭溪邊行走,雨中的蘭花散發蘭香,“映水蘭花雨發香。”,雨打著蘭花,香氣透過雨散發著濃濃的蘭香。蘭香越是濃烈,詩人越有一種知音難覓的惆悵,想到楚國的屈原,然有情由心發。屈原的以香草標榜自己、“獨立不遷”的高尚節操及愛國的民族精神始終激勵著后代人。可是屈原的命運是悲涼的,沉江自殺是其對理想的忠誠,杜牧也許沒有達到這種高度,但是卻在這蘭溪飄雨的日子,想到了屈原,所以,將心比心,將情比情,想到自己在這十幾年的仕宦生涯中,一直都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種“守都”“守邊”,真正發揮自己才能,報國建功立業的狀態,反而被發派到這個多貶之地—黃州,內心極為孤寂,此時只有屈原才是自己的知音。

后記

  杜牧有很多詩句被后人傳唱,杜牧的詩多為政治和感懷詩,“俊爽”是其主要風格。但是考察他的含“雨”意象的詩并進行分類之后,我們發現,其含“雨”詩能給人獨特的感受,這種感受讓我們進一步探究其仕宦的獨特心境,那就是這類詩歌普遍反映了杜牧在仕宦生涯中不同地點、不同時間,即在不同環境、不同季節仕途所體現的不同心境,杜牧的仕宦背景及個人抱負決定了杜牧帶“雨”意象的詩多反映其“事功”的仕宦心境。杜牧詩“雨”的意象既表達了其“守都遠荒”和“守邊近荒”的仕宦心境,也道出了杜牧理想中“歷史多感懷”和現實中“知音難尋覓”的仕宦心境。春雨綿綿、夏雨磅礴、秋雨凄涼、寒雨冰冷。杜牧始終在現實和理想、在個人和國家中徘徊,“雨”的意象襯托也加劇了這種徘徊的心境,讓晚唐風雨飄搖的局勢彰顯而來。

【參考文獻】

【1】(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M].中華書局,1957

【2】(北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M].中華書局,1975

【3】(清)馮集梧.樊川詩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繆鉞.杜牧年譜[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9

【5】繆鉞.杜牧傳[M].人民文學出版社.1977.12

【6】胡可先.杜牧研究叢稿[M].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

【7】吳在庚.杜牧論稿[M].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

【8】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9】張全明.樊川詩真偽訂補[J].武漢大學學報,1982年第2期

【10】吳在庚.杜牧疑偽詩考辯[J].中華文史論叢,1985年第1輯

【11】郭文鎬.《樊川文集》詩辨偽[J].唐都學刊,1987年第2期

【注釋】

[1]見《樊川詩集注》附《杜牧卒年考》云:“關于杜牧的卒年,仍應根據《舊唐書》本傳及杜牧《自撰墓志銘》,定為大中六年(十一月之后)年五十歲,至于《舊唐書·宣宗紀》所載歸融之卒年在大中七年正月,崔琛等三人除官在大中七年七月,蓋均有錯誤,似不能據此懷疑杜牧的卒年?!?,第415頁

[2]見胡可先《杜牧研究叢稿》之《杜牧詩真偽考》第53-89頁

[3]參見《杜牧叢稿》之《杜牧偽詩甄辯》第3-30頁

[4]見《玉溪生詩箋注》卷三

[5]見《中國文學批評史》(二)(羅根澤著)“第五篇晚唐五代文學批評史”之“第一章文學論”之“杜牧事功文學說”,第172頁

[6]見《杜牧年譜》(繆鉞著,人民文學出版出版社,1980年9月1版)《杜牧世系》,旁注:“非杜牧直系祖均不注官職”,第1頁

[7]見《樊川詩集注》卷一,第58頁

[8]見《樊川詩集注》,第82頁

[9]見《杜牧研究叢稿》,第199頁

[10]見《樊川詩集注》卷二,第109頁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安市| 泽库县| 吉木萨尔县| 长兴县| 六枝特区| 伊春市| 化州市| 吴桥县| 凤冈县| 竹溪县| 绥德县| 鹤山市| 杭州市| 古蔺县| 旬阳县| 博野县| 呼和浩特市| 开化县| 黎城县| 商水县| 樟树市| 若尔盖县| 建昌县| 金华市| 彭州市| 拉萨市| 邢台市| 赤城县| 彭州市| 双辽市| 南陵县| 手机| 花莲市| 石渠县| 平昌县| 手机| 泗阳县| 响水县| 江安县| 金山区|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