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述飛白書勢
六文開玉篆,八體曜銀書。
飛毫列錦繡,拂素起龍魚。
鳳舉崩云絕,鸞驚游霧疏。
別有臨池草,恩沾垂露馀。
——選自《國學(xué)寶典》之《全唐詩》卷0033
【作者】
岑文本(595-645),字景仁。唐朝官吏,南陽棘陽人。祖父名善方,仕蕭察,吏部尚書。父名之象,隋末為邯鄲令,曾被人誣陷。岑聰慧敏捷,博通經(jīng)史。時年十四,赴官府為父申冤,辭情激切,答對明辯,眾頗驚奇。試令作《蓮花賦》,下筆立就,無人不嘆服。父冤昭雪,從此知名。
【注釋】
[1]飛白:亦稱“草篆”。一種書寫方法特殊的字體。筆畫是枯絲平行,轉(zhuǎn)折處筆路畢顯。相傳東漢靈帝時修飾鴻都門,工匠用刷白粉的帚子刷字,蔡各得到啟發(fā)而作飛白書。唐代張懷瓘《書斷》載:“飛白者,后漢左中郎將蔡邕所作也。王隱、王愔共云:‘飛白變楷制也’。本是宮殿題署,勢既尋丈,字宜輕微不滿,名曰飛白。”北宋黃伯思稱“取其若絲發(fā)處謂之白,其勢飛舉謂之飛。”明代趙宦光稱“白而不飛者似篆,飛而不白者似隸。”今人將書畫的干枯筆觸部分泛稱為“飛白”。傳世的唐宋御制碑多以飛白題額,如《晉祠銘》、《昇仙太子碑》。清張燕昌、陸紀曾有《飛白錄》二卷。
[2]六文:指六書,六種文字。即古文﹑奇字﹑篆書﹑左書、繆篆、鳥蟲書。
[3]玉篆:篆書的美稱。多指典籍﹑文告﹑符箓上的文字。
[4]八體:指八種書體。語出晉衛(wèi)恒《四體書勢》:“自秦壞古,文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漢書·藝文志》有“八體六技”。按:大篆、小篆、蟲書、隸書是四種字體,其余四種是書的用途。楷書出現(xiàn)后所謂的八體,即古文、大篆、小篆、隸書、飛白、八分、行書、草書。見唐張懷瓘《書斷》,后以指書法。
[5]曜:形聲。從日、翟〔dí〕聲。本義,日光。光耀。語出曜,《釋名·釋天》:耀也,光明照耀也。《詩·檜風(fēng)?羔裘》:日出有曜。銀書:猶銀字。
[6]飛毫:形容快速的書寫。
[7]列:原意分解、分割。此指排列、布局。
[8]錦繡:比喻書法精美而有神韻。
[9]拂素:掃素。素:白絹。意為在白絹上飛快的書寫。
[10]龍魚:即龍鯉。一說指鯢魚人魚。比喻書法如鯉魚跳門,生動傳神。
[11]鳳舉:形容書法姿態(tài)優(yōu)美。
[12]崩云:原意碎裂翻滾的云彩。形容書法氣勢磅礴多變。
[13]絕:原意指斷。此謂書寫超出古人,沒有人能與之相比。
[14]鸞:鳳凰的一種。
[15]游霧:飄動的霧。
[16]疏:謂書寫舒朗、氣韻暢通。
[17]臨池:學(xué)習(xí)書法謂“臨池”。晉衛(wèi)恒《四體書勢》云:“弘農(nóng)張伯英者,因而轉(zhuǎn)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書而后練之。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墨。”“臨池”義出此。宋曾鞏《墨池記》載,王羲之亦有墨池故跡在臨川(今屬江西)城東。后因以“臨池”指學(xué)習(xí)書法,或作書法的代稱。唐杜甫 《殿中楊監(jiān)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有練實先書,臨池真盡墨。” 宋蘇軾《石蒼舒醉墨堂》詩:“不須臨池更苦學(xué),完取絹素充衾裯。”
[18]垂露:書體名。相傳漢曹喜工篆隸善懸針垂露之法世稱“垂露書”。書寫直畫的一種形態(tài)。其收筆處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具有藏鋒的筆勢,不同于“懸針”。唐代孫過庭《書譜》稱:“觀夫懸針垂露之異。”
[19]恩沾:皇恩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