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中國歷代繪畫簡介(三):戰國秦漢帛畫

  因畫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種質地為白色的絲織品,在其上用筆墨和色彩描繪人物、走獸、飛鳥及神靈、異獸等形象的圖畫,作為獨立意義的中國繪畫作品約興起于戰國中期的楚國,至西漢發展到高峰。消失于東漢。它的發展可以分為5個時期:①戰國中期為帛畫的興起期,現有1幅;②戰國晚期為帛畫的成長期,現有3幅;③西漢初期為帛畫的鼎盛期,現有13幅;④漢武帝時期為帛畫的擴展期,現有4幅;⑤西漢末至東漢為帛畫的衰亡期,現有3幅?,F將代表作簡介如下:

(一)戰國時代帛畫

  1、江陵馬山1號墓帛畫: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帛畫,1983年出土于江陵馬山楚墓,年代當在戰國中晚期之間,約公元前340年之后,至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之前。與屈原作《招魂》同時或稍早。該墓的保存情況不好,棺木等大都已經腐爛,墓中帛畫殘破幾成碎片甚且粘在一起,無法識別其繪畫內容。該墓同時出土的“夫差矛”,其矛柄幾乎全部腐爛,其青銅表面也都布滿了綠色的銹層。

  2、《人物龍鳳帛畫》:1949年在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戰國楚墓出土。距今約二千三百多年。畫高約28厘米,寬約20厘米。圖中畫一位婦女,側面,細腰,左向而立,發后挽一垂髻,并系有裝飾物。兩手向前伸出,彎曲向上,作合掌狀。可能是為死者祈求天佑,這是楚人當時一種習俗。頭上部左面,畫有龍和鳳鳥主要用線條描繪,造型簡練明快,人物的嘴唇上點有紅色,雖然線條顯出早期繪畫的稚拙,但從中可以看到中國傳統繪畫的獨特風格——以線造型,在戰國時代就已形成,在用筆和設色上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驗。但這幅畫對人物面部刻劃還比較粗略,并帶有一些裝飾意味,顯出早期繪畫的稚氣。

  3、《人物御龍帛畫》:1973年5月在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墓出土。時間較《人物龍鳳帛畫》略晚,約相當于戰國中晚期之交。為細絹地,長方形,高37.5厘米,寬28厘米。畫的正中為一有胡須男子,側身直立,腰佩長劍,手執韁繩,駕馭著一條巨龍。龍頭高昂,龍尾翹起,龍身平伏,略呈舟形。龍尾上部站著一只鷺鳥,圓目長喙,頂上有翰毛,昂首向天。男子頭上有輿蓋,三條飄帶隨風拂動。畫的左下角為鯉魚。人、龍、魚皆向左,表現行進的方向。其主題是表現死者乘龍升天,比《人物龍鳳帛畫》更為明確,藝術表現技巧有較大的提高,人物神情刻劃生動,線條勻細而挺勁,流利飛舞,較之前者豐富而有韻律感。設色也復雜起來了,在單線勾勒后,平涂與渲染并用,其中一些地方還加用了金、白粉,它也是迄今發現用這種畫法作畫的一件最早的作品??梢哉f,我國工筆重彩畫在兩千多年前已形成雛形,從中,可以看到當時繪畫所達到的相當高超的水平,它為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4、繒書四周畫像:1973年5月在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墓出土。繒書呈四方形,中間寫有墨書,筆畫勻整。四周畫有圖像,以細線描繪,上涂色彩。四角畫樹木,分青、赤、白、黑四種,以象征四方。另繪有三頭、雙角、銜蛇、鳥身等神象。這種隨葬的繒書,可能是為死者“鎮邪”之用。此文物現已流失境外。

  上述三幅帛畫,性質相同,皆是先秦繪畫史上至今還保留下來的稀世珍品。皆以墨線勾畫,可作為中國傳統繪畫在技法上以線條(筆法)為基礎的證明。帛畫的作者為民間畫工。這幾幅帛畫與近年來發現的戰國漆器、陶器上的彩繪,都有同時代的藝術特色。

(二)兩漢帛畫

  兩漢帛畫作品極多,據唐人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所記:“漢武創置秘閣,以聚圖書;漢明雅好丹青,別開畫室;又創鴻都門以集奇藝,天下之藝云集。及董卓之亂,山陽西遷;.圖書縑帛,軍人皆取為帷囊,所收而西七十余乘,遇雨道艱,半皆遺棄?!笨梢韵胍姰敃r漢代帛畫數量的浩大,經天災人禍,毀壞極為嚴重。現在能見到的漢代帛畫作品是出自漢墓的“非衣”、“銘旌”(旌幡)等隨葬品。

  現存的西漢帛畫均出自1972年以后發掘的三個墓葬:1972年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了一幅;1973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4幅;1976年山東臨沂金雀山九號漢墓出土了一幅。其題材主要分為以下三種:一是以靈魂升天為題意的,如馬王堆一、三號墓中覆蓋在內棺上的兩幅“T”形帛畫和山東金雀山出土的帛畫;二是以墓主人生前生活為題意的,如馬王堆三號墓中張掛在棺室東西兩壁的兩幅帛畫;三是有關“養生之道”的氣功強身圖,即馬王堆三號墓中藏于東邊箱漆奩內的帛畫。這些帛畫構圖上克服了先奏時期人物上下平列的手法,用俯視的角度來描繪車馬儀仗行列的全貌,為記錄現實生活的大型繪畫作品,如馬王堆漢墓的一號墓出土帛畫長205厘米、寬92厘米;三號墓出土帛畫長233厘米、寬143厘米,為中國最大的出土古帛畫。這兩件文物不僅制作精美、色彩鮮艷、線條流暢,充分反映了漢初繪畫藝術的風格和成就,而且以神話與現實、想像與寫實交織而成的詭異絢爛場景為構圖,極具文化內涵,被歷史學家和文物學家視為重要的研究材料。其中保存最完好、藝術也最精美的是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覆蓋在女主人彩漆棺槨上的“非衣”。“非衣”呈“T”形,長205厘米,上部橫92厘米,下部橫47.7厘米。畫面分上、中、下三層,被認為表現了天上、人間、地下三個世界。天上部分,畫有日、月、星辰和象征日、月的金烏、玉兔、蟾蜍。日、月之間有一人首蛇身形象,或認為是人類的創造者和保護神女媧。此外還有闕門及守門人(帝閽)等。人間部分上層,畫一老年婦人,衣著華麗,手扶拐杖,步履蹣跚,而顯現出雍容華貴、儀態尊榮,應是死者墓主人肖像。老婦身后有3個侍女,一字并列肅立,身前兩個侍女舉案跪迎,襯托出老婦的特殊身份地位。下層描繪廚房情景,有廚師及尊罍之屬。地下部分畫一身材肥短“巨人”,手托一板狀物象征大地,名曰禺強。全畫從上到下,龍蛇蟠曲,將三部分聯系成一個整體,空隙間還補充畫有魚、龜、猛獸、飛禽及磬、璧、鐸等形象。非衣所描繪的世界,充滿著神話想象,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信仰,對宇宙的解釋。在表現手法上,構圖充滿勻稱,以線描為基,敷以濃重色彩,紅白為基調,間以青藍,璀璨奪目。造型寫實和夸張相結合,而又富有裝飾特色。墓主人肖像刻畫,仍沿襲戰國帛畫側影式,簡略樸拙,但動作神態生動,較前進步。馬王堆三號墓出土非衣,主像為一男性,身材較胖。紅袍佩劍,袖手緩步,氣度從容。面像采用四分之三側面,是人物肖像畫的一個突破。

  西漢帛畫的發現,彌補了中國繪畫史一大空缺,它所表現的高度繪畫技巧和藝術水平,顯示了古代畫工的智慧和才能。因為他們的地位低下,不可能在畫上留下姓名。戰國和兩漢帛畫,一直延續到唐代和遼金,如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唐墓絹畫,遼寧法庫葉茂臺出土的遼墓絹畫等。

  參考資料:《中國畫論類編》,俞劍華編,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中國繪畫史》,王伯敏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中國畫論輯要》,周積寅編,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中國畫論研究》,伍蠡甫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葛路臺北:丹青圖書公司1987;蒲松年《中國美術史教程》陜西人美出版社,2000年;李永林著《中國古代美術教育史綱》,廣西美術出版社,2002;謝赫《古畫品序》,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王微《敘畫》,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

陳友冰摘編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仆寺旗| 贺州市| 温宿县| 潍坊市| 尤溪县| 靖西县| 和政县| 娄底市| 稷山县| 杨浦区| 香格里拉县| 泰安市| 北流市| 密山市| 蛟河市| 大英县| 新兴县| 澎湖县| 宝丰县| 阿合奇县| 青海省| 南岸区| 永川市| 望奎县| 五莲县| 临泉县| 收藏| 旬邑县| 邻水| 盘山县| 宁晋县| 碌曲县| 贵阳市| 镇赉县| 紫阳县| 镇赉县| 天台县| 台山市| 盐池县| 苏尼特右旗| 丰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