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厲聲教
生 卒:1935年1月7日—2017年8月6日
籍 貫:浙江杭州
職 務:曾任外交部顧問、中國駐多倫多副總領事、中國駐巴巴多斯代理大使、南京大學名譽教授等
國學成就:當代國學代表人物、當代詩詞大家
一、生平簡介
厲聲教,籍貫浙江杭州,生于南京,長于上海。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杰出外交家、國際法學家、教育家、雙語作家、文史學家、詩詞家。
厲聲教出身于書香名門杭州厲氏家族。杭州厲氏家族自清康乾年間大文豪厲鶚始,世代均為飽學之士,一代又一代薪火相傳,在保存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方面,默默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厲聲教的祖父厲良玉是晚清著名學者、金石篆刻大家,被譽為“融合皖浙兩派的大師”,與吳昌碩、趙之謙并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其父便是大名鼎鼎的中國近現代文教界泰斗、新中國外語教育事業奠基人厲麟似;母親則是民國著名鋼琴家、中國早期德奧鋼琴學派的代表人物唐麗玲。
得益于歷代書香積淀和父親厲麟似的深厚西學造詣,厲聲教自幼便受到中西文化精粹的熏陶和洗禮。他既秉承家學,又極有天賦,六歲能作對聯,八歲便能賦詩,十幾歲時已能用中、英雙語寫得一手漂亮的文章,講得一口純正的英式英語。
1952年,厲聲教從上海市西中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南京大學。在南京大學就讀期間,他寫出了一部中篇自傳體英文小說《Shanghai Memories》,同時完成了對其先祖厲鶚名篇佳句的英文翻譯。
1956年9月,厲聲教進入外交學院工作,在世界經濟教研室任教員。
1956年11月,在周恩來總理兼任外交部長期間,厲聲教被時任外交部條約委員會主任委員的閻寶航選入外交部條約委員會(1958年后改稱條約法律司),專門從事領土邊界方面的工作和研究,并師從國際法專家劉澤榮。他被作為劉澤榮的接班人加以重點培養和鍛煉,是劉澤榮在外交部的唯一入室弟子與接班人。
1958年8月,在劉澤榮、倪征燠、周鯁生三位國際法學界權威向毛澤東與周恩來做關于領海法律制度等問題的匯報時,厲聲教作為劉澤榮的接班人,曾受到毛澤東與周恩來的關注。
在此期間,厲聲教深度參與了中緬、中印、中朝、中蘇等邊界談判,并在國家官方地圖上的國界線標繪、解決大陸邊界糾紛與島嶼矛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為維護邊疆穩定,更好地開展周邊外交工作作出了貢獻,也為今日繼續搞好同鄰國的關系奠定了基礎。
厲聲教1960年撰寫的調研報告《波蘭領土變遷》及對于德波邊界寇松線問題的研究等曾獲得中央領導的關注與重視,并在外交系統內引起廣泛影響,獲得高度評價。
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后,厲聲教作為中國代表團顧問參加了自1972年3月到1982年12月長達十年歷期的聯合國海底委員會會議和隨后的聯合國海洋法會議。
厲聲教1973年10月就領海寬度問題向周恩來總理的重要建言,獲得了周恩來的肯定與支持,使得中國堅持了12海里而非200海里領海寬度的主張,并最終于1982年以既定12海里領海寬度簽署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在此期間,厲聲教還作為中國代表團顧問參加了第二十七屆聯合國大會,并同國家測繪總局地名委員會共同組團參加了聯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以及其他聯合國會議等。這一時期,厲聲教頻頻代表國家參加國際外交活動與外交談判。他出色地完成了國家托付的重任,也贏得了其他與會國家代表對中國的尊敬。
1986年,厲聲教調任中國駐巴巴多斯大使館參贊,1987年被任命為中國駐巴巴多斯代理大使。從巴巴多斯卸任后,厲聲教被任命為中國駐多倫多副總領事,主管僑務等方面的工作。他在任期間十分關心當地華僑華人的生存與發展,在保護僑胞的合法權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為他們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深受多倫多廣大華僑華人們的景仰和愛戴。他在任期間為推動中加文化交流貢獻良多。
作為外交部專家,厲聲教還曾參與對國際形勢和國家外交政策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為中央在外交外事決策方面提供對策建議。
退休后,厲聲教仍十分關心外交事業的發展,作為國家邊海事務方面的權威專家繼續擔任外交部顧問,為祖國的外交事業及外交史方面的研究貢獻自己的余熱。他還兼任多所知名學府、智庫的客座教授與名譽顧問,將自己平生所學傾囊傳授給新一代的有志青年,同時為國家的外交、外宣及教育事業的發展建言獻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所講授的課程內容包括外交實務、國際法、中美關系、跨文化溝通、外交史、國際傳播等。
此外,他還受邀在多家國際知名媒體上開設英文專欄,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厲聲教也是首位在美國《赫芬頓郵報》等西方主流媒體上開設個人專欄的中國外交家。他十分支持國家外宣事業的發展,應邀擔任多家中央媒體名譽顧問,助力其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他也是為數不多的同時在外交與外宣領域均作出杰出貢獻的中國外交家。
2017年8月6日7時38分,厲聲教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厲聲教同志自1956年投身中國外交事業,在50余年的外交生涯中,深度參與了中緬、中印、中朝、中蘇等邊界談判及聯合國海洋法會議等重大國際談判,先后擔任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中國代表團顧問、聯合國大會中國代表團顧問、中國駐巴巴多斯代理大使、中國駐多倫多副總領事、外交部參贊、外交部顧問等職。他被公認為國際海洋法和中國領土、邊界問題權威專家,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文本的主要起草人與定稿人之一,并參與了英文本的起草與定稿工作。其研究成果曾受到毛主席與周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他為國家的外交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受到周恩來總理的點名肯定與兩次接見。在厲聲教同志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周恩來侄女周秉德特為其敬獻了花圈。
二、文化貢獻
推進中外合作,傳播中華文化
在擔任中國駐巴巴多斯代理大使期間,厲聲教積極推進中巴兩國在各領域的友好合作,鞏固了雙邊關系,為今日的中巴兩國友好關系奠定了基礎。在擔任中國駐加拿大多倫多副總領事期間,在保護僑胞的合法權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為推動加拿大華僑華人社會積極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向加拿大主流社會傳播中華文化作出了杰出貢獻。加拿大政府1995年9月特向厲聲教頒發獎狀,向厲聲教為中加兩國教育文化交流所作之貢獻致敬。
致力文化外交,發展國家軟實力
厲聲教參與、組織了一系列國內外重要學術活動,為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學術聲譽作出了貢獻。他還在通過西方知名媒體向世界更好地介紹和說明中國的同時,發揮自身外交外事經驗豐富,人脈高端廣博等優勢,致力于文化外交,注重對外民間友好交往,促進了中西方更好地溝通和交流,為提升國家文化國際影響力和軟實力,配合整體外交工作大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首位在西方知名媒體開設專欄的中國外交家
厲聲教是一位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外交家,是首位受邀在西方多家知名媒體開設個人專欄的中國外交家。厲聲教余生一直在為爭取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而不懈努力。他憑借自身在西方主流社會的影響力與公信力以及地道的英語,積極地向世界說明中國,為國家的外宣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
潛心文史,精研國學
厲聲教在繁忙的外交工作之余,還曾致力于國學文史和外交史等方面的研究,有“詩人外交家”和“外交活字典”之稱,被譽為“學貫中西的一代大師”和“溝通中西文化的使者”。其在國學文史方面造詣頗深,同時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他的作品影響深遠,其中《望海潮·悼周恩來總理》、《癸丑年九月懷周總理》、《浣溪沙·甲戌年夏夢曲院荷花》、《辛卯季春謁厲杭二公祠》、《訪二公祠尋厲公墓不獲》、《觀潮有感》、《采桑子·西湖四詠》等被公認為當代詩詞中的經典之作。作為當代國學代表人物,其作品和事跡被編入《中國當代詩壇選藏》、《靜安文史》、《杭州黨史》等典藏文獻及大、中、小學教材中,并被翻譯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多種語言文字。鳳凰網評價其為“當代罕有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融中西文化精髓于一身的,中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