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鳶跋扈挾風鳴
碧落秋方靜,騰空力尚微。
清風如可托,終共白云飛。
這是北宋名相寇準的一首名為《紙鳶》的詩。紙鳶就是風箏。此詩不見“紙鳶”二字,甚至也不見紙鳶的形象,卻隱約有其影像在眼前晃動。再仔細咂摸,作者大約是把自己當成一架迎風高舉的紙鳶了。
清明時節,中國人大都喜愛放風箏。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無論鷂還是鳶,都是猛禽的一種,可見古人把風箏當做大鳥來膜拜。大多數人認為風箏起源于中國,而后廣傳于全世界。
木風箏拐子
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相傳,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后來,公輸班(即魯班)用竹改進墨子木鳶材質,做出了竹鳶。直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后,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那風箏之名是如何而來呢?據古書記載:“五代李鄴于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后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惫识荒馨l出聲音的叫紙鳶,能發出聲音的叫風箏。如此看來,現代人以風箏命名,是不符合古人原意的。
古代風箏多用于軍事用途。楚漢相爭時,韓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風箏,裝置竹哨弓弦,于夜間漂浮楚營,使其發出奇怪聲音,以瓦解楚軍士氣。梁武帝時,侯景圍臺城,嘗做紙鳶,飛空告急于外,結果被射落而敗,臺城淪陷,梁武帝餓死?!渡涞裼⑿蹅鳌防锕敢燥L箏飛進撒馬爾罕城,并非金大俠杜撰,是有些根據的。唐代風箏已漸轉化為娛樂用途,并于宮庭中出放風箏。
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睆垞穸恕肚迕魃虾訄D》和蘇漢臣《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紅樓夢》里,曹雪芹對放風箏也有詳盡描述,且探春的判詞就是關于風箏的。
開封、北京、天津、濰坊、南通、陽江并稱中國六大傳統風箏產地。其中,山東濰坊市被各國推崇為“世界風箏之都”。濰坊國際風箏節是一年一度的國際風箏盛會,每年4月20日至25日舉行,自1984年始,迄今已連續舉辦30屆。墨子、魯班泉下有知,風箏節如再游魯山,想必會有一番天翻地覆的感嘆了吧。
【國學時代,時代國學】
GuoxueTimes
Sheer
Reading Pleasure
與您一起分享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