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馬聯賞趣
【作者簡介】鐘勝天,中國楹聯學會會員 湖南省楹聯家協會理事 常德市楹聯家協會副主席 桃源縣楹聯家協會會長 桃源縣農機局退休干部。
2014年是農歷甲午年,生肖排列為馬,也稱馬年。有聯曰:“金蟒穿云去;紫騮踏雪來。”值此馬年即將來臨之際,筆者特地精選數副馬聯如后,讓我們伴隨著越來越近的春天腳步,一起來欣賞即將到來的秀美春色,共同分享馬肖楹聯帶給我們的無窮精彩和樂趣吧。
妙聯佳構 手法出奇
生肖楹聯文化本來就是一片豐沃的土壤,而風格迥異、技巧出奇的撰聯手法,則使得這兩片對聯的犁鏵更富靈性。由于長期以來聯家們的辛勤耕耘,在這片飽含民間文化底蘊的土壤里,早已競相綻放出絢麗多姿、人見人愛的馬肖聯花。
漁釣魚,魚上漁魚釣;
媽鞭馬,馬從媽馬鞭。
這是一副典型的異字同音聯。
從前,有秀才路過小河,忽見一漁夫釣起了一條大魚,漁夫大喜,隨口便曰:“漁釣魚,魚上漁魚釣。”這不是一比很好的即景機巧出句嗎?出句中不僅“漁”與“魚”異字同音,“魚”、“魚”二字頂真,而且還兩次重言“漁”和“釣”、三次重言“魚”,這比出句真如奇峰突起,其難度之大便可想而知了。
秀才邊走邊想,盡管搜腸刮肚,卻一時仍然無法對句。此時,恰有一輛馬車從身邊急馳而過,秀才抬頭一望,只見一位懷抱嬰兒的媽媽正揚鞭催馬,趕車前行。此情此景讓秀才頓生靈感,于是,他立即對句道:“媽鞭馬,馬從媽馬鞭。”
秀才的這一即景對句也完全符合漁夫即景出句的要求:不僅“媽”與“馬”異字同音,“馬”、“馬”二字頂真,而且此聯中兩次重言“媽”和“鞭”、三次重言“馬”,對得可謂天衣無縫,絕妙非凡。
老媽牽老馬,老馬嘯,老媽笑;
小丫打小鴨,小鴨慌,小丫歡。
這也是一副觸景即對的諧音重字巧趣聯。
此聯文字不多,但其妙趣橫生的情景卻躍然紙上,實屬巧趣佳構。
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
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題)。
這是一副諧音雙關巧趣聯。
據傳,明朝曹丞相不服神童解縉,與其斗聯,幾番皆敗。他不禁惱羞成怒,竟在出句中一語雙關,咒罵解縉是小猴子。沒想到思維敏捷的解縉竟然在對句中采用同樣諧音雙關的手法,反罵曹丞相是老畜生。對此,曹丞相盡管相當憋氣,卻也不得不佩服少年解縉的對句奇才。此聯雖然聲律欠諧,但其聯語生動活潑,手法獨特出奇,因而流傳甚廣。
馬過木橋蹄打鼓;
雞啄銅盆嘴敲鑼。
這是一副生動形象的比喻聯。
相傳,明朝有個秀才,自恃才華不凡。某日,秀才出句“馬過木橋蹄打鼓”讓解縉屬對,沒想到其話音剛落,小小解縉就以“雞啄銅盆嘴敲鑼”對之。此聯中秀才將過橋的馬蹄聲比喻為打鼓聲,相當形象;而解縉把雞啄銅盆之聲比喻為敲鑼聲,則對得相當生動,且不露斧鑿之痕。
司馬駙馬非馬,赤兔方為馬;
水車風車何車,金鹿才是車。
這是庚午馬年遼寧省營口市楹聯大賽中征得的一副重字巧趣聯。
上聯中“司馬”、“駙馬”本是舊時兩種官職,稱“馬”并非“馬”;“赤兔”本是三國名將呂布的寶馬良駒,名雖為“兔”實為“馬”。下聯中“水車”、“風車”雖也叫“車”,卻并非“車”;“金鹿”(汽車)雖名為“鹿”卻實為“車”。聯中以“車”對“馬”,都是交通工具;又以“金”對“赤”,各是一種色澤;以“鹿”對“兔”,同屬動物之類,可見此聯對仗之工整,貼切而自然。此聯雖在平仄對仗上有數處欠諧,然而如此巧趣之聯,畢竟瑕不掩玉。
馬籠籠馬,馬籠松,籠松馬跑;
雞罩罩雞,雞罩破,罩破雞飛。
這是一副聚重字、回環、連珠、轉類等多種撰聯手法為一體的巧趣聯。
聯中“馬籠”與“籠馬”、“籠馬”與“馬籠”,“雞罩”與“罩雞”、“罩雞”與“雞罩”為句內回環;“籠松”與“籠松”,“罩破”與“罩破”為連珠。馬籠之“籠”和籠馬之“籠”前者為名詞,后者為動詞,同樣雞罩之“罩”和罩雞之“罩”前者為名詞,后者為動詞,聯語巧用名詞轉類活用之特點,如此復字迭出,交錯行文,實屬罕見。
鳳棲禾下鳥飛去;
馬系蘆邊草不生。
這是一副拆字譏諷聯。
據傳,清代杭州有個和尚,素仰當地秀才劉芳之翰墨,數次求之均未得。于是,便請當地一位士紳出面求書,劉芳只得應允。但劉芳在提筆前獲悉那和尚是個相當小氣乃至一毛不拔之人,于是便寫下了上述這副切人切事的巧趣譏諷聯。
和尚得此聯墨,自然十分高興。不僅將其掛于禪室,而且還常常借此向訪客炫耀。不久有位秀才來訪,見到劉芳的翰墨,又見和尚如此自我陶醉的模樣,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原來,劉芳的聯語是副拆字謎語聯。上聯中“鳳”字無鳥變成了“幾”字,“幾”字再“棲禾下”,其謎底便是一個“禿”字;下聯中“蘆”字若去掉草頭就成了“戶”字,而“馬系蘆邊”其謎底就是一個“驢”字,上、下兩聯謎底合起來就是“禿驢”二字。那和尚這才得知被劉芳戲弄了,一氣之下便把這幅聯墨撕了個粉碎。于是,此事在當地一時引為笑談。
龍主考,龔主考,龍龔共主考;
馬賓王,駱賓王,馬駱各賓王。
這是一副集合字、重字于一體的巧趣聯。
唐代,有位文學家叫駱賓王。當時,還有位大臣姓馬名周,其字亦為“賓王”,因而常有人稱其為馬賓王。清代嘉慶年間,雅士趙禮甫據此出句:“馬賓王,駱賓王,馬駱各賓王。”當時無人能對,此聯遂成“片玉”。道光年間,皇上派大臣龍主僖和龔寶蓮分別出任貴州省與云南省的主考。此事激發了一直關心此聯的雅士葉廷綰的靈感,他一下子便有了對句:“龍主考,龔主考,龍龔共主考。”筆者細細琢磨此聯,深感出句巧在“馬駱各”,對句妙在“龍龔共”,如此珠聯璧合,真乃妙趣天成。
馬咬馬,馬踢馬,小馬呼媽出,媽打馬,媽拉馬,馬歸馬槽,媽媽喂馬,馬看媽,媽看馬;
牛抵牛,牛蹭牛,老牛叫妞來,妞砸牛,妞攆牛,牛入牛圈,妞妞拴牛,牛瞪妞,妞瞪牛。
這是一副異字同音繞口聯。
此聯湊事于巧,巧構天成。上聯表述的是“兒子小馬見兩馬出廄,相互踢咬,便呼媽媽解圍,媽媽隨即牽馬回槽”;下聯刻畫的則是“農夫老牛見兩牛出圈,相互斗狠,便叫小妞制止,小妞當即拉牛入圈”。此聯巧就巧在反復穿插于聯中的“媽”與“馬”、“妞”與“牛”各為一組同音異字,如此對聯讀來雖繞嘴繞舌,卻別具韻味。雖然聯中第三、七、八分句“媽”、“妞”同平相對出律,然而在如此巧趣聯中當屬微瑕。
馬歲大發,馬上上馬馬上發!
這是湖南省郴州市的著名聯家凌一二先生于壬午馬年偶得的一比重言出句。
這比出句雖然較俗,卻不僅不失豪邁之氣,反而更具進取之意,且極富強烈的時代感。
這是一比古聲全仄出句,所求的自然應是全平對句,如此全仄對全平,乃為“拗格對”。出句還運用了復字、頂針、轉品、反復、局部回文等多重技巧。全句共十一字,僅由五個不同的文字構成,其奇妙之處,貴在字多反復,同音異義:
首先是“馬”字四現。“馬歲”,名詞,指生肖馬年;兩個“馬上”,皆為副詞,立刻之意;第二個“馬上”,還可作方位短語;“馬上發”,乃坐在馬背上出發;“馬上上馬馬上”,乃為局部頂針回文;第三個“馬”,名詞,指動物。
其次是“上”字三現。第二個為動詞,“上馬”其表面意義為跨上馬背,實喻某項較大的工作或工程的開始,第三個“上”除副詞外,還可別解作方位詞。
再次是“發”字兩現。乃發財、發達,出發之意。
由此可見,這比出句的確是言簡意賅,難度極大,難怪至今仍無與之相匹配的上乘對句。
天聲雅韻 立意出新
筆者以為,有不少氣魄宏大、先聲奪人的馬肖楹聯,可謂天聲雅韻,令人陶醉。而創作這些聯作,則貴在立意出新。
大漠邊關,駿馬長風圣火;
高原麗日,雄鷹勁草祥云。
這是由河北聯家杜向明先生為鄂爾多斯傳遞圣火而題寫的一副對聯。
此聯立意出新,別出心裁。全聯既沒有副詞、數量詞,也沒有動詞和形容詞,僅由“大漠”、“邊關”、“駿馬”、“長風”、“高原”、“麗日”、“雄鷹”、“勁草”、“圣火”、“祥云”等十個名詞并列而成,如此寫法與元曲大家馬致遠的名篇《天凈沙?秋思》的寫法十分相似,然而其基調和效果卻截然相反。《天凈沙?秋思》中的景物處處蕭瑟蒼茫,其情調明顯低沉傷感;而此聯中的景物則亮麗雄偉,其情調更顯歡快豪邁。聯中表述的“大漠”、“邊關”、“高原”、“駿馬”、“雄鷹”、“勁草”均為鄂爾多斯的典型景物,歷史滄桑之感相當厚重;而“麗日”、“長風”、“圣火”、“祥云”則極具與時俱進的時代特色。縱觀全聯,一幅“麗日高照,長風萬里,祥云朵朵,圣火熊熊,期盼奧運,神州同歡”的壯美景致清晰可見,這無疑將會激發國人自強不息、喜迎奧運的強烈共鳴。
寶馬奔馳,奧迪豐田夸捷達;
紅旗解放,皇冠世爵比榮威。
這是北京聯家于海洲先生為汽車館題寫的一副對聯。
此聯聯意順暢,對仗工整,令人贊嘆的是,聯中接連嵌入十款車名,竟如信手拈來,如此嫻熟高深的撰聯功夫,實不多見。
車馬橋,橋上馬,馬行無力皆因;
仙人市,市中人,人不風流只為。
這是一副懸掛于長沙縣某鄉鎮的縮腳聯。
此聯第一分句為地名,接著用“頂針格”,最后一句取自《增廣賢文》,其原文為“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然而撰聯者卻別出心裁,將其縮去尾字,讓人更覺余味無窮。
大道春風快馬;
壯懷好夢宏圖。
這是由湖北聯家曹克定先生題寫的一副馬聯。
此聯以三對由形容詞與名詞構成的兩字詞語組成,其間既沒有動詞也沒有虛字相接,讀之節奏明快,暢達有力。上聯似乎由古人“古道西風瘦馬”脫化而來,在替換了三個形容詞之后,使得全句頓生昂揚之態。“大道”既指人間的道路,又喻社會發展之途;“春風”寓迎春之意;“快馬”即點明了馬年將至這一主題。下聯筆鋒一轉,一幅“民族復興,國人追夢”的壯美景象躍然紙上。全聯緊扣時代脈搏,辭簡意新,激人奮進。
追夢中國,馬力頻添騰闊步;
凌云大業,羊毫待舉寫華章。
這是由江蘇聯家卜用可女士題寫的一副馬聯。
上聯貼近馬肖,把“中國追夢,闊步前行”的自信表現得栩栩如生,下聯緊扣下年羊肖,對來年的前景進行了展望和暢想。總之,此聯在充分營造春聯喜慶氛圍的前提下不惜濃墨重彩,可謂創意出新,妙構紛呈。吟罷此聯,讓我們仿佛又一次享受到了一席傳統生肖春聯的文化盛宴。
龍章鳳句 氣勢出彩
筆者細細品味馬肖楹聯,恰如欣賞龍章鳳句,尤喜其氣勢格外出彩。
伊有人,尹無人,伊尹一人元宰;
馮二馬,馴三馬,馮馴五馬諸侯。
這是一副才氣橫溢的拆字、重言巧趣聯。
相傳,李自成于少年時代就頗具才志,而當地的知府大人馮馴卻對其不以為然。他讓李來面試,并為其出句曰:“馮二馬,馴三馬,馮馴五馬諸侯。”聯中的“五馬諸侯”,是知府、太守這級官員的別稱,用在此處,頗為得意。李自成想了想,隨即大聲對句道:“伊有人,尹無人,伊尹一人元宰。”聯語中的伊尹是商代著名的賢相,曾助商湯滅夏桀。李自成如此龍章鳳句,在氣勢上顯然比馮馴所出之句更加出彩。于是,知府馮馴對眼前這位稚氣未脫的少年不得不刮目相看。
浮舟滄海;
立馬昆侖。
這是周恩來早年與摯友臨別時題贈的一副著名短聯。
早年,周恩來曾在天津南開學校讀書。某日,摯友王樸山同學將東渡日本留學。臨別之時,周恩來書贈了上述這副對聯。此聯雖只寥寥八字,卻既抒發了熱血青年“為中華之崛起,不為外強侵略而讀書”的雄心壯志,又顯露了周恩來手法嫻熟、筆力蒼勁的撰聯才華。
國喜金蛇,龍騰入世;
民歡赤兔,馬到成功。
這是由河北省張家口市聯家董志強先生為浙江赤兔馬公司題寫的一副壬午馬年春聯。
此聯言簡意賅,意境高遠,對仗工整,順暢自然。尤其是聯家于小龍年聯想到“龍騰入世”,從赤兔馬公司及馬年又非常自然地轉接到“馬到成功”,可謂用典貼切,嵌名無痕,真乃龍章鳳句,神來之筆!正因為此聯切時切事,字字出彩,因而在當年十萬多副應征聯中脫穎而出,并一舉贏得了十萬元大獎。
紫燕凝眸,喜看景物爭春勢;
紅梅側耳,醉聽驊騮越野聲。
這是北京市聯家孟廣祥先生題寫的一副馬聯。
“紫燕”與“紅梅”本為吉祥喜慶之物,撰聯者以擬人的手法,更為之賦予了鮮活的靈性,而“喜看”和“醉聽”這兩個詞組,則把國人喜迎馬年新春,向往美好未來的心聲刻畫得淋漓盡致,尤其出彩。
小龍舞九州,龍伴臘歸留勝跡;
大驥馳千里,驥隨春到展宏圖。
蛇年即將過去,馬年就要來臨。值此辭舊迎新之際,筆者欲以網上搜到的上述這副馬肖春聯為本文作結。愿大家能從本文精選的這一副副馬聯中品味到馬的威武、強壯,馬的俊逸、飄灑,馬的疾速、奔放;同時,也希望馬的優異特性能涵蓋和滋潤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但愿中華民族如天馬行空,昂首闊步,奔向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