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秦隋兩代賦役制度比較

  摘 要:秦隋兩代賦役制度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如重農抑商政策造就了傾斜的賦稅結構;奢靡殘暴導致了苛重的徭役等。這種相似從歷史的發展進程看,雖然純屬偶然,但從統治者崇尚重農抑商且賦役無度這一點看,又是必然的。它反映了封建朝代賦役的一種共性。
???
  關鍵詞:秦代;隋代;賦役制度;比較
???
  披覽史書,會發現秦隋兩代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如兩代都是久經戰亂而歸于統一的;統治時間都不長(秦自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享國14年;隋自公元581年至公元618年,享國37年);都僅傳二帝(秦始皇、秦二世;隋文帝、隋煬帝),且二世皇帝都奢靡殘暴,最終被農民起義所滅,等等。除此之外,兩代的賦稅和徭役制度也有著極其相似之處?!白x史使人明鑒”,通過兩代賦役制度的對比分析,抑或會尋出其相同點背后所掩蓋的歷史規律。
???   
  一、重農抑商政策造就了傾斜的賦稅結構
???
  健全完善的賦稅結構,應是隨著農工商各業的發展而設置相應的稅種,相互配合,涵蓋盡可能多的稅源,不使稅款有所流失,充分發揮賦稅聚財斂財和調節經濟的作用。而縱觀秦隋兩代,工商產業不謂不發達,但工商稅收卻極其單薄簡約,賦稅的重心移向田賦(農業稅),形成了不協調的賦稅比例結構。
???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山東六國,結束了諸侯割據稱霸的局面,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大帝國,開始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秦建國之初,“作制明法”,“治道運用,諸產得宜,皆有法式”,因而鞏固了封建中央集權制度。在致力于政治改革的同時,秦又著手于檢括戶口、清理地籍、整頓田賦制度、強化田賦管理。秦代雖規定“百姓當家則力農工”,“節事以時,諸產繁殖”,即要求農工商諸業共同發展,但統治者的指導思想是“上農除末”,“尊獎兼并”,鼓勵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地主經濟的發展。因此,秦代的賦稅制度帶有明顯的“重農抑商”色彩,把組織收入的重心偏向于農業。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頒布法令“使黔首自實田”,即令有地之人自行呈報占田數額和地畝產量,國家據以按畝征稅。這就在全國范圍內徹底廢除了奴隸主土地占有制,以法律形式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從而也使田賦交納成為定制。秦代田賦負擔率很重,由于大興土木、對外用兵以及維持龐大的官僚機構,所費巨大,于是便重征百姓,史載征收量達到三分之二,同先秦相比,秦代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于古,出現了“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了紡績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猶未足以澹其欲”(《漢書·食貨志》)的嚴重局面,到秦二世時,“賦斂力度”,“百姓困窮而主弗收恤”,使社會生產力受到嚴重摧殘。
???
  公元581年,北周揚堅乘時而起,代周稱帝,重建了統一全中國的隋王朝,結束了西晉以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隋初,在大力進行政治改革的同時,又開始推行均田、檢察戶口、整頓地籍,并在此基礎上實行租調制。租調制規定,每一丁男、中男皆給永業田和露田,共計120畝。每一受田丁男,年納粟三石,稱為一“床”之租;另納絹或絲一匹、綿三兩、布一端、麻三斤,稱為“調”。單丁及仆隸,依丁男所課額減半交納租調;未受地者,不征租調。均田租調之制,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土地占有的矛盾,調動了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也為隋代財賦豐足提供了來源。據史載,隋初“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貞觀政要》),馬端臨也稱“按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文獻通考》),可見財賦豐足為前代所未有。
???
  然而,秦隋兩代的工商稅收卻極其簡約、單薄。秦代工商稅,從目前掌握的史料看,僅征自山澤產品,如鹽、鐵等,從漢初“開關梁,弛山澤之禁”來看,秦代也征過關稅,但僅此幾種稅收,不足以覆蓋當時有所發展的工商產業。隋代更是“無(工商)稅之國”。鹽稅歷來是封建國家主要的工商稅收入,隋初,曾依北周之制,對百姓采自鹽池鹽井的鹽征稅,到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帝入新宮?!潦橇T酒坊、通鹽池鹽井,與百姓共之,遠近大悅?!睆拇耸雏}無稅,一直到唐開元九年,138年間都無鹽稅之征,這也是亙古未見的。酒亦如此,隋初曾對酒實行專賣,國家收取壟斷利益,在開皇三年食鹽免稅的同時,又取消酒坊,從此酒也無稅。另外,文帝建國后,把礦冶稅和入市稅予以罷除,于是工商稅收趨于絕跡,賦稅制度基本上成為單一的土地農業稅制形態。
???
  秦隋兩代之所以形成如此傾斜的賦稅結構,似有如下原因:
???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曾經“以農立國”的民族,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在古代世界居于先進行列,因此重農成為中國極為重要的傳統經濟思想。任何一個朝代的建立,都要強調農業的重要地位,古時有所謂“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婦不織,或受之寒”的極端說法。而為了保證農業的發展,同時又產生了抑制工商業的思想,認為工商業收益大,如不限制,棄農經商的人必然多,“工商眾則國貧”,所以主張把工商業限制在狹小的規模內。這種源自先秦墨翟、商鞅、荀況等人,并為大多數思想家所認可的“重農抑商”或“重本抑末”思想,對后世歷代統治者都產生了極大影響,它的沿襲和發展,是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之一。秦隋兩代的統治者,也毫不例外地給自己的賦稅思想、賦稅政策,賦予了“重農抑商”的基調,只加意于田賦的征收管理,而沒把工商稅收放在應有的高度去認識。雖然大大減輕了百姓負擔,但對國家的工商歲入,對后來王朝的“傳宗接代”,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   
  二、奢靡殘暴導致了苛重的徭役
???
  徭役是一種力役之征,亦屬賦稅范疇。秦隋兩代統治者在立國之初,尚能體恤民力,輕徭薄賦,但漸漸驕奢淫逸,而置民疾苦于不顧,濫征徭役,尤其以二世皇帝為烈,終至覆滅。
???
  秦始皇以武力統一全國后,以為天下已成嬴秦萬世不更的家業,于是專力于對外擴張和大興土木。造宮殿、建皇陵、筑長城、挖運河、修馳道,以及轉輸糧草等,都征用了大量的民力。據史籍記載:營造阿房宮用70萬人;修造驪山始皇陵歷時37年,動用70萬民力;北筑長城用40萬人,屯戍嶺南50萬人;北防匈奴30萬人,僅這幾項累計征用勞力近300萬人。秦代最無意義且繁重苛刻的徭役當屬營造宮殿和修造陵墓。秦代宮殿,累計關中共有宮室300所,關外行宮400多處,其中尤以渭南上林苑中建造的阿房宮規模最大,擾民最甚,前后有70萬人為之流盡血汗,耗費的物資則無計其數。秦始皇的驪山陵高五十多丈,周回約五里,掘地極深,灌注銅液以為基礎,共征發民工70萬人之多。秦代力役之重,達到“三十倍于古”的程度,全國每年約有15%的人服役。在這種無休止、無歸期的征發下,造成“丁男被甲,丁女被輸,苦不聊生,自經于道樹,死者相望”的悲慘景象。秦二世即位后,倒行逆施,賦斂無度,以“稅民深者為明吏”,繼續大興徭役,修造阿房宮,發民遠戍,急政暴虐使百姓困苦不堪,社會生產力的破壞達到極嚴重的程度,終因苛民過度,農民揭竿而起而使統治根基徹底崩潰。隋文帝初期,常免徭役,而后期便開始征發民力修仁壽宮、筑長城,損失勞動力為數甚巨。煬帝即位后,更是肆意揮霍資財,摧殘民力;造宮殿、鑿運河、筑長城;造龍舟巡幸江都,制艦船四方征伐,夜以繼日,死亡枕籍。具體地說,第一,大興土木,營造宮殿。公元605年,煬帝詔令營建東京,每月役丁200萬人。又令修顯仁宮,發大江之南、五嶺以北奇材異石,輸之洛陽;又求海內奇珍異寶,以實園囿。煬帝大修宮殿,浪費了國家無數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第二,為了巡幸江都,在江南大造龍舟及雜船數萬艘,龍舟上下四層,全用金玉裝飾。隨行的宮妃、百官、僧道、士兵達數十萬人。巡游所經之處,五百里內皆令供奉山珍海味及各種食品,無數民戶傾家蕩產。第三,多次對外征伐,除大造戰船外,還征調數以百萬計的士兵和民夫。隋煬帝窮兵黷武,橫征暴斂,勞民傷財,使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形成了“黃河之北,則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鞠為茂草”的悲慘景象。隋煬帝曾以秦皇漢武相自比,然而不但沒有成就偉業,反因自己的荒淫殘暴、賦役繁重而被勒死。
???
  秦隋兩代徭役的繁重,完全是統治者驕奢無度,視民如草芥的結果。歷代王朝,即使是出現明君賢相的朝代,也都存在徭役苛重的現象,這都是因為統治者奢侈腐化,貪圖享樂所致,說到底,是統治者與人民的階級性質不同才產生了這種階級壓迫。另外,徭役作為一種賦稅之征制度的存在,也使封建統治者能名正言順地濫用民力。經清代攤丁入地的賦役改革后徭役制已基本消滅,但北洋軍閥和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又以兵差形式而沉渣泛起,這說明徭役是階級對立的產物,是統治人民的工具。只有國家和人民的階級利益一致,徭役才會真正消失。從秦隋兩代的徭役征發中,我們會受到這樣的啟示:統治階級只有減輕徭役,愛惜民力,才能長治久安;否則,濫征亂派,重賦苛斂,暴虐奢逸,必然要被推翻,這是顛撲不破的歷史規律。
???
  秦隋兩代賦役制度的驚人相似,從歷史的發展進程看,純屬偶然;但從統治者崇尚重農抑商且賦役無度這一點上看,又是必然的,它反映了封建朝代賦役的一種共性。

原文出處:《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大連)1994年06期第72-74頁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客服| 华容县| 外汇| 交口县| 油尖旺区| 社旗县| 玛纳斯县| 繁峙县| 五台县| 浑源县| 八宿县| 南充市| 锡林郭勒盟| 衡山县| 渭南市| 武宣县| 肥东县| 武山县| 通城县| 余庆县| 赤峰市| 高碑店市| 蒲城县| 柳江县| 绩溪县| 封丘县| 根河市| 新密市| 万安县| 辽中县| 井冈山市| 同仁县| 兴安县| 儋州市| 资阳市| 上虞市| 浦县| 安义县| 福安市| 称多县| 夹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