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水城人文與環境研究——黑水城人文與環境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西域歷史語言研究叢書)
作 者:史金波 中尾正義 沈衛榮 著
出 版 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4月第1版
書 號:978-7-300-07956-1
定 價:¥68.00 元
內容提要
本書是2006年黑水城人文與環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日、俄、美、蒙古等國六十余名人文學者和自然科學家,通過對居延漢簡、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西藏文、蒙古文、漢文文獻的解讀,對該地區古代屯田、農作、交通、植生構造、城址變遷等問題的討論,以及對從該地區采集的冰核、硅藻化石、孢粉的分析等等,嘗試復原黑水流域的古環境,揭示該地區從綠洲到沙漠的演變過程,探討造成這一環境變化的自然基礎和人為因素。它不但將對提升黑水城研究的學術質量和知名度產生長遠的影響,而且它所討論的問題和結論亦將對綜合治理黑水流域的生態和自然環境提供許多有益的借鑒。
作者簡介
沈衛榮,1962年生,江蘇無錫人。南京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德國波恩大學中亞語言文化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主要學術興趣涉及西藏歷史、文化研究,漢藏佛學比較研究,中亞研究和中西文明交流史。
中尾正義,1945年生,早年就讀于日本京都大學、北海道大學,分別獲物理學學士和地球物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歷任北海道大學、名古屋大學助教授、教授等職,現任日本綜合地球環境學研究所教授。主要學術領域為地球物理學、水文學、冰川研究和生態學。自2001年至今主持日本綜合地球環境學研究所的“綠洲研究計劃”,綜合研究黑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
史金波,1940年生,河北省高碑店市人。早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學院少數民族語文系,后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生,專攻西夏學。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主要學術領域為西夏文史研究和中國民族史。
本書目錄
導言一:整合人文與自然學科 探討黑水城歷史奧秘
導言二:黑河下游內蒙古額濟納地區缺水問題和黑城研究
從綠洲到沙漠——居延綠洲消失的自然因素與人類活動
簡牘所見漢代居延地區生態環境概述
居延才ァシスの遺躋分布と工チナ河
古居延渾の舊湖岸緣と遺躋分布
硅藻化石群集た基つく黑河下流域の環境變遙史
口シァ?ァ夕亻山胍水河のァ亻スコァ解析たちゐ古環境復元
Glacier Change Estimation Using Landsat TM Data
黑河流域の水不足問題とカぅホト研究
黑河流域たなけゐ1600年代かぃの水河流出の后元
黑河中游灌區水平衡模型的構建與應用
黑河中流域の灌溉地開発た伴ぅ水收支の變化
黑河流域たなけゐ水利用カその下流域の水循瑕た與之た影轡
黑河流域たなけゐ胡楊(Populus euphratica)林の保全たつぃて
胡楊(Populus euphratica)の生理的、生熊的特性
黑河下游花粉分析所揭示的歷史時期湖面變動及其原因
開発型環境政策と貧困の惡循環一環境影響の事前評倆の樽篥た向けて
中國型環境問題と黑河流域
宗教信仰和環境需求:十一至十四世紀藏傳密教于黑水城地區的流行
俄藏黑水城方術文獻研究:以TK190《推擇日法》為中心
《天盛律令》里的僧侶和國家初探
西夏たなけゐ黑水城と敦煌の仏教文化のつぃて彌勒信仰老なてかかた
Khitan Connection of Tangut Buddhism
從同城鎮到寧寇軍
西夏時期的黑水城社會
西夏時代たなけゐ黑河流域の交通路
夏元時期黑水地區的農牧業
西夏與絲綢之路的關系——以黑水城出土文獻為中心
從額濟納旗歷史看“內蒙古”政治一文化認同的形成
黑城西夏文書的發現與研究
黑水城遺書述略
《俄藏敦煌文獻》中的黑水城文獻
俄藏黑水城出土宋代統制司文書初探
黑城出土西夏語音韻學資料考
賀蘭山山嘴溝石窟出土西夏文獻初步研究
一份黑城出土畏吾體蒙古文文書釋讀與漢譯
英法藏西夏文獻活字印本和裝幀形式的發現與比較
黑城出土元代漢文文書研究綜述
作者名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