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文詞義訓釋十四講》
作 者:汪少華 著
出 版 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9月第1版
書 號:978-7-80678-907-0/I·193
定 價:¥45.00 元
內容提要
本書從時代性原則、社會性原則、排比材料推求詞義、語法的制約作用、文獻語義的準確理解、訓釋不同何去何從、于不合情理處發疑、不為成說所囿、異文有利亦有弊、對仗對文有誤區、戒片面拘泥、文化習俗有助訓詁、考古成果的充分利用、文獻材料的規范使用等14個方面,對古詩文詞義訓釋有所指導,試圖強化詞義訓釋的學術規范,阻遏穿鑿附會、少見多怪傾向,防止以訛傳訛。
作者簡介
汪少華,l961年生,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副秘書長。l982年江西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留校,1988年江西大學漢語史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1996至1999年南昌大學中文系教授,1999至2006年杭州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2000至2004年華東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生,2005 2006年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從事訓詁學、古代典籍與文化的教學和研究,代表作《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商務印書館2005年)。
本書目錄
序一/許嘉璐
序二/李建國
前言
第一講 空間觀念——社會性原則
一、《靜夜思》《長干行》“床”:不是榻、井欄、幾案或胡床、繩床
二、“朱門酒肉臭”:不是香
三、上衣下裳不可顛倒
四、《論語》“松柏后凋”“孔子不問馬”:后≠不
第二講 時間觀念——時代性原則
一、《鹿柴》“但聞人語響”:回聲還是聲響
二、《口技》“口中嗚聲”:親吻還是撫慰
三、《祭妹文》“諾已”:春秋齊人方言嗎
四、《后漢書》“大兒、小兒”:尊稱杰出男子嗎
第三講 排比材料推求詞義
一、《觀獵》“還歸細柳營”:動作的承接續進
二、《聲聲慢》“乍暖還寒”:依舊保持著某些原有狀態
三、諸葛孔明的“孔”:不是“很、甚”
第四講 語法的制約作用
一、《國語》《左傳》“其與幾何”:名詞、語氣詞還是副詞
二、《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不是“工匠”
三、“紲”不是名物“弓秘”
第五講 文獻語義的準確理解
一、“東向”、“東面”:“東”不是尊位
二、鴻門宴坐次:“北向”不是最卑位
第六講 訓釋不同。何去何從
一、《報任安書》“廣主上之意”:推廣還是寬慰
二、《諫逐客書》:客、客卿、客籍官員不可}昆淆
三、《后漢書》“差強人意”:程度強還是弱
四、“郢書燕說”的“說”怎么讀
五、“稽首、頓首、稽顙”的姿勢
第七講 于不合情理處發疑
一、《燭之武退秦師》“秦伯說”:是高興嗎
二、“羊狠狼貪”與“好勇斗狠”:是兇狠嗎
三、《趙威后問齊使》“歲亦無恙”:是承上之詞嗎
第八講 不為成說所囿
一、萬人空巷:是街巷嗎
二、濫觴:原意是浮起酒杯或滿觴嗎
三、裹足:來源不同詞義有別
第九講 異文有利亦有弊
一、《后漢書》“而當封侯萬里之外”:指代還是轉折
二、《莊子》“股無肱”:毛還是肉
三、《燭之武退秦師》“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是危害嗎
四、“被發”等于斷發嗎
第十講 對仗對文有誤區
一、《登高》“落木”:凋落的樹木還是落葉
二、《琵琶行》:“冰下難”還是“水下灘”
第十一講 戒片面拘泥
一、愛屋及烏:慈烏還是烏鴉
二、《說居庸關》“墮于橐駝前”的是帽子還是人
第十二講 文化習俗有助訓詁
一、《史記》孫臏如何“坐為計謀”
二、《戰國策》伍子胥“坐行”姿勢
三、《觸龍說趙太后》“必勿使反”何故、“持其踵”何為
四、《祭十二郎文》“惟其所愿”何所指
五、《勾踐滅吳》“生三人、生二人”是多胞胎嗎
第十三講 考古成果的充分利用
一、《宮之奇諫假道》“輔”的車器形制
二、《曹劌論戰》“軾”可登嗎
三、《趙威后問齊使》“徹其環填”:冠冕飾件還是耳飾
第十四講 文獻材料的規范使用
一、忌不明文獻體例
二、忌引文與敘述語不分
三、忌注文與本文不分
四、忌以流為源
五、忌出處不確或不詳
六、忌擅改原文
七、忌不明文意而破句
八、忌誤解妄說
文章分頁: 1 2